嘉義市尿尿小童 牽起跨世代機緣

發布日期 : 2022-10-08

【記者 林慧明/嘉義市報導】

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嘉義公園,在7月中旬完成一期改善工程,而坐落於噴水池的「尿尿小童」銅像也在這次的改善工程中順利修復。而除了參與此次工程的修復師以外,在民國75年主導首次修復的專家,也在這次的修復中扮演要角,兩代修復師之間的機緣由此而生。

嘉義公園地標尿尿小童修復完成

嘉義公園歷經112年歷史,由嘉義市政府規劃的嘉義公園一期改善工程在7月正式完工,其重頭戲「尿尿小童第二代修復工程」也順利完成,以原始古銅色樣貌與世人見面,這尊銅像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最具可信度的說法是在日治時期來自比利時送給嘉義市的贈禮。主動以市民研究員身分參與計畫的順利世家美術館館長塗英智表示,尿尿小童對嘉義市民而言是珍貴的回憶,也是許多市民兒時在公園散步、遊玩時的熟悉景色,也讓團隊決定藉此機會修復這尊陪伴市民數十載的銅像。

而在這次工程中,修復師張志鵬以及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泰納沃克(Gordon Howard Turner Walker)便是主要負責修復尿尿小童的專家。張修復師表示,銅像因為不明原因,其表面在幾十年間被塗上了將近七、八層且重達兩公斤的綠色油漆,要以保護銅像為前提進行剷除是很具有挑戰性的,所幸內部銅像保存狀況意外的良好,也讓剷除工程能夠較順利的完成,這部分也得歸功於多年前「第一代修復工程」的精良技術。

1

尿尿小童銅像在剷除綠色油漆後(左)回復古銅色原貌。【記者 林慧明/攝影、擷取自嘉義市政府建設處官網】

心繫嘉義 盡心盡力

其實在此次第二代工程之前,尿尿小童早在民國75年就經歷過第一代的修復工程,而當時的計畫負責人正是時任國立雲林工專(現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天津。當時尿尿小童因為承受水管的水壓而破損,於是政府在報紙上刊登啟示,徵求專家來進行維護作業,而張校長身為土生土長的嘉義人,深知尿尿小童對嘉義人的意義,便主動聯絡嘉義市政府並接手銅像的第一代修復,卻也因此意外的成為了第二代工程的關鍵人物。

張校長表示,他從小時候就看著尿尿小童長大,後來民國75年看到嘉義市政府登報徵求專家修復尿尿小童,於是便找了當時在雲林工專的幾個修復專家,主動聯絡政府接手修復,那時的銅像還是漂亮的古銅色;這次也是在接到市政府正在評估銅像修復的消息後主動聯絡修復團隊,提供了許多第一代修復工程留下的資料與照片。塗館長也說:「張校長因為是第一代的修復團隊,所以相關的照片都有留著,所以我們才知道說尿尿小童他其實本身是一個銅胎體,綠色油漆不是他本來的顏色。」修復的方向也因此而確立,以「剷除綠色油漆、讓銅像恢復古銅色」為核心目標。

2

日治時期的尿尿小童銅像,是許多市民的兒時回憶。【記者 林慧明/受訪者提供】

歷經兩代修復回歸初色

在經過兩代修復師跨世代的經驗交流與傳承後,尿尿小童回歸到最初古銅色,眾人一同見證了歷史,而令人意外的是,兩代修復師之間也因為尿尿小童而牽起了巧妙的機緣,恰巧見證這段軼事的市民研究員塗英智說:「第一代修復師是來自雲林工專,包括張校長也是雲林工專的校長,而第二代的張志鵬修復師,他從澳門來臺灣讀書的時候是讀虎尾科大,也就是原本的雲林工專,這樣串起來才發現,尿尿小童原來是在校長跟學長學弟的手下完成修復的!」兩代修復師之間的緣分也由此而生。

在一期工程完工後,公園的二期改善工程也正式開跑,歷經112年、創造嘉義市民無數回憶的嘉義公園也將以嶄新樣貌迎接下個百年,而如今反璞歸真的尿尿小童,也依然在它熟悉的崗位,陪伴著來到此處的嘉義市民。

3

張志鵬修復師(右)與來自英國的泰納沃克教授(左)在修復工程中扮演要角。【記者 林慧明/擷取自嘉義市政府建設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