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推品牌 行銷阿里山

發布日期 : 2022-10-29

【記者 范得安/嘉義民雄報導】

臺灣蘊含豐富的資源,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林下經濟能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之下,確保林地回歸林用並創造林產品的附加價值,和森林互惠共生;嘉義林區管理處也推行品牌來行銷林下經濟產品、傳達友善培育和永續經營的概念,積極地推動林下經濟。

提升造林意願 推動林下經濟

根據202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統計,臺灣總森林總面積為2,197,090公頃,森林覆蓋度60.71%。雖然林地廣大,卻普遍面臨經營面積小、造林成本高、木材價格低等問題,雖有政府推動獎勵造林政策,仍難以提高林農經營的意願。

2019年,農委會林務局在評估過後於全國正式推行林下經濟,希望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之下,創造林產品的附加價值,讓林農整體收益提高。嘉義林區管理處作業課課長康素菁表示,林下經濟是以生態為基礎、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副業的概念讓林農有額外的經濟來源,最主要的精神仍是永續經營、保護森林的植被,因此不淨耕、不灑農藥,也不施化學肥料;在政策推行的初期,林管處協助阿里山鄒族成立阿里山原住民農林業生產合作社,藉由組織來掌握產量和品質。

1

林下經濟四大作物,台灣山茶為2021年新增之品項。【記者 范得安/製圖】

林下養蜂 友善自然生態

在2019年政策發布後,除了媒體的宣傳,嘉義林管處也到阿里山各部落做說明。阿里山原住民農林業生產合作社發起人之一的汪志敏先生表示,林下經濟屬於一級產業,除了要有人力之外,生產技術同樣重要,族人在購置硬體時也有些困難,嘉義林管處就協助請專家輔導,一步步突破難關。

汪先生同時也是林下經濟的小農之一,在政策推行前,每年秋天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阿里山放蜂,交流後累積了許多蜜蜂生態的相關概念。林下經濟推行後,養蜂正好在列,因興趣和過往經驗使然,水到渠成地投入林下養蜂這項產業之中,認為這是一項對生態很友善的產業。汪先生說:「雖然沒有馬上看到經濟的大賺錢,但每天跟蜂生活,看到牠們跟大自然的互動,連帶地就會覺得跟自然的結合很充實。」

2

森林蜂場通常在鄰近山村住家的淺山森林,並非深山。【圖片來源/林下經濟小農提供】

打造品牌識別度 積極推廣產品

起初林下經濟產品缺少行銷推廣規劃,消費者經常與平地生產的農特產品混淆,康課長說明,嘉義林管處於2021年推出「林下良品」品牌識別系統,藉由林下經濟產品專屬標誌來傳達友善培育、森林永續經營的概念,主打「森林共生,幸福好物」的理念;林下良品的Logo只授權給合作社及有申請的林下經濟小農,行銷通路有同時開發線下的實體店以及線上購物平台。

身為小農的汪先生認為,品牌化是勢必要走的路線,小眾的林下經濟產品想進入市場比較難,藉由林下良品可以建立起林下產品的口碑與價值,進而打進消費者市場。林管處除了推行品牌,也積極協助林農以市集方式推廣產品,或是上架到購物平台,因此林下經濟的產品並沒有如預期所擔心的滯銷到需要削價競爭,有時甚至會賣到缺貨。

3

林下經濟產品可透過品牌在市集推廣。【圖片來源/林下經濟小農提供】

永續經營 與森林互利共生

林下經濟的原則是先保護山林,以不破壞植被的原則下進行經濟活動,不單純是從經濟角度切入,而是希望能和森林互利共生。例如林下養蜂,蜜蜂在大自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若是缺少蜜蜂的授粉,許多植物無法繁衍,因此林下養蜂對於整個森林的生態系統是相得益彰的;而林下經濟的產品品牌化後,能更為民眾所知,讓大家重視品牌所傳達的理念和價值、正視永續經營的議題,畢竟地球只有一顆、台灣只有一個,環境的保護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