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慧明/國立中正大學報導】
近日於國立中正大學校內出現汽車與腳踏車的碰撞意外,針對校園車流量高之路段增設紅綠燈與否再次成為討論的議題,加上本學年校內汽車車證申請數較往年有上升跡象,也意味著行駛於校園的汽車流量提升,行人與自行車的安全與路權保障值得深思。
校內車流量提升 影響交通安全
國立中正大學校內於本學期發生幾起與汽車有關之意外,校內交通安全問題成為了學生關注的焦點。根據國立中正大學車輛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車管中心)提供的數據,本學年(111學年度)校內汽車停車證申請數有明顯增長的趨勢,以往都是到隔年6月總數才會接近每學年一千七百張的上限,然而本學年截至11月底已經發出一千三百四十九張停車證。雖然車管中心表示部分屬於假日才會到校的碩博士生,暫時不會有校內停車位無法消化的情形,但車證申請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行駛於校內的汽車數量成長。
針對校內汽車流量的變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康育銘表示十分有感,對平時於校內多半步行與騎乘電動自行車的他而言,明顯感受到車流量提升;另一方面,平時駕駛汽車上下課的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學生黃家閎也表示,本學年的車流量明顯比上學年還要多,也有停車格比以往更難找的感覺。校內車流量的提升,將更加考驗校內交通安全措施與道路劃分的適宜性。
本學年截至11月底(四分之一學年),汽車停車證申請數已直逼往年的學年總數。【記者 林慧明/製圖】
道路規劃不足 行人路權沒保障
關於上下課車流量尖峰時段校內交通混亂的地點,康育銘說:「應該是活中(活動中心)前面吧,因為它是一個十字路口,要上課的(學生)可能往圖書館或是管理學院,下課也有可能轉彎回宿舍,就還滿亂的。」而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孫霈瑄則認為,校門口的路段設計對自行車較不友善。她說:「下課的話就都是往出校門的方向靠右騎,可是這樣車棚就會在我們的左邊,所以每次都要等那些開很快的車子都過了,才能騎去對向。」同時自行車通常沒有後視鏡或方向燈,在無紅綠燈、汽車也沒有減速或禮讓的情況下,要穿越可說是困難重重,安全與路權皆沒有保障。
針對活動中心廣場前的十字路口,國立中正大學曾於107年研擬裝設紅綠燈號誌,但礙於經費不足而作罷,取而代之的是增設兩座減速丘以降低車速;另一方面,校門口也設有減速丘,然而其位置若以出校門方向而言,在汽車觸及減速丘前會先壓過斑馬線,加上出校門方向是超過200公尺的直線寬道,也讓汽車有更多加速的空間,使行人與自行車曝露於危險之中。
行人與自行車於國立中正大學校門口路段常有需要「禮讓」汽車的情形出現。【記者 林慧明/擷取自Google地圖街景】
轉彎的自行車與行人爭搶斑馬線的使用權,同時行人與自行車也必須在無紅綠燈的情形下提防後方來車。【記者 林慧明/製圖】
利用減速丘 降低車速減少事故
提及活動中心廣場前十字路口的交通狀況,國立中正大學駐衛警察隊隊長李俊昇表示,紅綠燈除經費問題外,能否如預期運行也存在疑慮。包括行人及自行車在內的用路人,常有不走斑馬線、逆向迴轉等情形,加上校內屬私人土地,不適用一般交通法規,即使設置紅綠燈也恐落得名存實亡的窘境,因此最後才選擇能直接降低車速的減速丘代替。
至於校門口車速過快導致自行車與行人不便穿越道路的問題,李俊昇則表示當初在規劃此與校外接軌的路段時,有與嘉義縣政府交通局進行會勘,將校外路段的紅綠燈以讓車輛「分段減速」的距離設置,使尖峰時段進出學校的汽車「微塞車」而被迫放慢速度;而非尖峰時段車速過快情形,李俊昇坦言該道路屬於橋梁,在中央設置減速丘具有讓橋面長期受力不均的風險,未來會規劃在頭尾路段設置減速丘,盡可能降低事故發生率。
與橋梁路段對接的活動中心廣場前路口,其減速丘的設置還差臨門一腳,設置後有望同時提升兩路段的安全性。【記者 林慧明/擷取自Google地圖街景】
經過校方與縣府會勘後設置的紅綠燈,使進出校園的車輛速度減緩。【記者 林慧明/擷取自Google地圖街景】
行車相互禮讓 提升校園安全
校內路段雖不適用一般交通法規,即便車輛超過校內速限20公里也無法透過法律進行懲處,但李俊昇表示若接獲通報,還是會以車牌號碼追蹤到超速的學生,並以致電方式勸導其遵守速限,在校慶等車流量提升時期也會加派工讀生進行指揮與宣導。若不幸發生意外,駐衛警察隊也會協同教官前往現場,並視情形聯繫衛生保健組甚至救護人員,同時聯繫派出所同仁至現場進行蒐證與製作筆錄,協助保險公司釐清責任歸屬。
校園安全人人有責,除了恪守減速慢行、保持警覺等原則,「相互禮讓」更是保障雙方安全與路權的關鍵。在法規、設施影響有限的情形下,校內車流量的提升除了考驗校方應變能力,也給予學生檢視交安議題、乃至於自身素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