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的原鄉 水林頂瓜瓜

發布日期 : 2022-12-24

【記者 范姜采晴/雲林水林報導】

雲林水林是台灣蕃薯的第一大產地,但產業面臨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蕃薯公路的成立就是為了幫助農民們可以保障自己的利潤。地瓜加工產品雖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對農民來說不好製造。而如何透過加工吸引年輕人回來就業,是水林地瓜產業鏈的大課題。

年齡斷層 蕃薯原鄉的產業問題 

雲林縣水林鄉,因為氣候條件適合種植地瓜,因此約有一千四百公頃的地瓜種植面積,佔全國生產量14%,而地瓜又稱蕃薯,所以水林鄉被稱作台灣「蕃薯的原鄉」。但如此大的種植面積,卻都是由70、80歲的農民來栽培。水林鄉公所農經課課員邱先生說:「現在年輕人回來得很少,你要他們做第一級產業真的不太可能。」顯現出水林地瓜農的年齡斷層在產業上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蕃薯公路 吸引消費者效果有限

雲林縣道164號又被稱作「蕃薯公路」,就是由水林鄉地瓜農民張美美所發起,想辦法改善老農民地瓜無處銷售,或是容易被中盤商低價收購的問題。張美美說:「這裡的地瓜農都很老了,要他們特別把蕃薯拿出來賣又很難,因為蕃薯田外面都很荒涼,沒有人潮可以來田旁邊買地瓜,採完(地瓜)放在那邊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我就想說和他們(老農民)買地瓜,就拿來我這邊幫忙賣,這樣比較不會有他們賣不出去或是價格很低的這些問題。這裡都是自產自銷,我賺的可以比拿去盤商那邊還多,消費者也可以比較便宜地買。」雖然有了蕃薯公路,但店家的生意還是不太理想。邱先生提到水林沒有其他吸引觀光客過來的動機,甚至沒有遊客服務中心,大多會來水林的人多半都是經過北港、口湖,才會來順便買地瓜,因此蕃薯公路目前也無法實質提升足夠的的銷售量。

1

蕃薯公路上處處可見農民自產自銷的地瓜,消費者可以用低於市面的價錢買到好品質的地瓜。【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轉換產業型態 吸引青年回鄉

現在市面上的地瓜加工農產品有許多種,包含地瓜酥、冰心地瓜等,且許多產品都可以用不同地瓜品種做不一樣的變化,例如地瓜酥除了可以使用黃金地瓜製作之外,還可以用紫地瓜,兩種香氣不同,甜度也不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加工產品的製作成本也是農民考量的一大重點,包含原料、人力、機器、水電費等成本,也因此農民自產自銷研發的加工產品產量並不多。張美美表示,因為沒有錢買機器,所以都是用人力加工,程序很繁複而且成本又高,所以自己做的加工產品就不會那麼大量。邱先生說:「種田不太可能吸引年輕人回來就業,但如果是做第二級產業,加工產業比較有工作機會,對他們來說比較有吸引力他們才會回來。」透過第二級產業吸引年輕人回鄉以減緩人口結構老化,以及蕃薯加工成本的取捨,都是水林地瓜產業需要解決的課題。

2

農民使用自產的地瓜做出來的地瓜酥,未來若加工成本降低,還會研發其他的產品。【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推廣水林地瓜 美味又營養

今年的地瓜已經進入產季,但因氣候不佳,太晚才變冷,使地瓜種出來沒有之前好吃。儘管如此,農民鼓勵大家還是可以買回家吃,同時推廣一些關於地瓜的食農教育,例如要如何處理買回家的地瓜、料理地瓜,才能吃到鮮甜綿密的口感,同時也攝取到地瓜的高營養價值。地瓜在水林可說是物美價廉,下次經過此地時,不妨來多走走逛逛,親身體驗一下台灣蕃薯原鄉的魅力。

3

今年地瓜受氣候影響品質較以前不穩定,但若搭配正確的料理方式,一樣可以品嘗到地瓜的美味。【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