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郁惠/嘉義市報導】
欄間雕刻通常用在建築物的裝飾上,具有通風採光的用途,在台灣則俗稱「花板雕刻」,曾經在嘉義這座木都蔚為風潮,但由於時代的轉變,匠師與工廠都紛紛減少,如今嘉義市只剩一間欄間雕刻工廠,由欄間雕刻匠師陳佐民持續製作欄間雕刻,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
風光不再 欄間雕刻廠僅存一家
欄間雕刻在早期被大量運用在日本和室建築的隔間裝飾,供給日本的貴族及武士欣賞,後來在1960年至1995年之間隨著日本家庭經濟能力提高,使家家戶戶都可以裝得起欄間,欄間雕刻逐漸普及化,也使這項技藝得以傳到臺灣來。而嘉義在日治時代是木材的集散地,欄間雕刻也因此在嘉義興盛起來,不但被運用在建築物的裝飾上,也外銷到國外去,但後來因為經濟不景氣以及現代建築材料的改變,越來越少人使用欄間雕刻,使得欄間雕刻的工廠從原先的十幾家,至今只剩下一家由欄間雕刻匠師陳佐民所經營的工廠。
全台僅存的欄間雕刻工廠位於嘉義市北社尾,由欄間雕刻匠師陳佐民經營,致力於傳承欄間雕刻。【記者 黃郁惠/攝影】
欄間藝術 生活所見躍然「木」上
欄間雕刻的製作過程主要是先挑選香杉或檜木等針葉林的樹種,畫上準備要做的欄間圖稿,然後開始根據圖稿鋸孔、打粗胚、修光、製作邊框、沖沙磨平,最後塗上保護表層的植物油,就可以完成一個欄間的製作,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背後付出的時間和需要鑽研的技術非一蹴可幾,每個欄間上所雕刻的內容都有自身的寓意,像是常見的梅蘭竹菊、日本著名地標又或者是清明上河圖,這些都能在欄間上呈現。而為了守護這項快失傳的工藝,陳佐民說:「希望能將藝術生活化,讓雕刻出來的作品不再只是單純的藝術品,而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家具,與生活結合,讓欄間能有不一樣的用途,跟上時代變化的腳步。」
欄間雕刻匠師陳佐民從事欄間雕刻已四十多年,除了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欄間雕刻,也結合這項工藝設計新的商品。【記者 黃郁惠/攝影】
官民合作 攜手推廣欄間工藝
近年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也與陳佐民合作,開設欄間雕刻傳承工作坊,進行為期半年的教學與實作課程,讓欄間雕刻可以被更多人知道,使這項工藝技術繼續傳承下去。參加欄間雕刻傳承工作坊的學員李秀珠表示,雖然自己本身有學過木雕的基礎,但在學習欄間雕刻時,因為使用的雕刻刀不同,需要學習不同的磨刀技術,以及對木頭材質的不了解,順紋理與逆紋理不容易區分,所以前期大多是多看多學,之後則是越來越上手,特別是看到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時,十分有成就感。
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上完半年的課程後,都能獨立完成一到兩件作品,並於日後的成果發表會展出。【記者 黃郁惠/攝影】
結合設計 傳承與創新的無限可能
陳佐民現在除了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合作開設工作坊外,也利用自身的木雕技術與其他設計師合作,設計出創新的作品,將欄間結合餐桌、燈具、電視牆等,讓民眾能從不同角度來欣賞、認識欄間的美。期盼在這樣的傳承與創新下,除了能將這項工藝完整地傳授給更多人外,也能持續碰撞出新的火花,為欄間雕刻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使它能一直被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