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佳美/台南報導】
南山公墓除了文史價值的保存危機,以及都市規劃帶來的程序爭議外,長久以來被詬病的公衛問題也是一大討論重點,同時南山公墓更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是台灣特有種南海溪蟹的棲息地。如何在都更與生態保育中獲得平衡,仍有待政府與民間持續討論。
最老公墓 台南市府欲設殯葬專區
全台灣擁有許多歷史悠久且別具特色的公墓,舉凡如埔里第一公墓、新店第一公墓、鹿港第一公墓,皆各自記錄著清代先民聚落與開墾的痕跡,高雄覆鼎金公墓則是匯集了多元族群、宗教的墓葬形式,而南山公墓更是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為歷經400年風雨的全台最古老墓園。然而,這些公墓一個接一個面臨被消失的命運,自2016年以來,全國各縣市政府陸陸續續推行遷葬政策,許多墓區在都市更新下被改建成公園、住宅、產業園區、太陽能光電板等設施。
2018年,台南市政府以台南市南區殯儀館不敷使用為主要理由,規劃在南山公墓內設置殯葬專區,將南區殯儀館遷移至南山公墓內,遭到民間團體抗議未先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因此暫停遷葬與開發,直至今年仍然處於文資調查階段。
位於台南市南區的南山公墓,是年代最早、保存規模最大的台灣歷史時期古墓區。【記者 劉佳美/攝影】
市府選址遭質疑 公墓鄰避效應高
今年2月,台南市南區里長聯誼會召開「支持市政府開發南山公墓」說明會,表示在尊重文資調查的前提下,代表南區居民支持市府合理開發,促進都市發展。台南市政府在文資調查期間將所查估到的墳墓範圍分成A、B、C、D、E五區,其中A、B區為南山公墓的中心地帶,同時也是新殯儀館的選址地點,對此,「地上台南」召集人李時光表示,政府欲興建新殯儀館當然沒有阻止的理由,但重點是選址上為什麼非得在400年的古墓區?不只忽視古墓文化資產,以及當地自然形成的沙丘、河谷地形,清塚所要面臨的更是私有地徵收、遷葬補償金、整地工程等鉅額費用,怎麼想都不是最好的新設殯儀館地址。
殯葬專區規劃中的A、B區共占地16公頃,目前已完成地上墳墓查估,正在進行文資調查。【記者 劉佳美/擷取自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官方網站】
殯葬專區規劃中的C、D區則是緊臨南區生活圈的墓地,已有部分改建為休閒公園,當地居民常對里長反映墓地旁的公共衛生髒亂問題,台南市南區府南里居民陳先生表示,住在南山公墓附近常常遇到有蛇跑進住宅,希望最好能趕快把墓都遷走。李時光指出,C、D區長久以來一直有「活人和死人爭地」的問題,政府在逐步遷墓後即核發建照,新房子一蓋又開始爭論新房旁就是令人懼怕及嫌惡的墓葬地,許多墓地被清塚之後,是素地賣給建商蓋房炒房的,政府應思考土地正義問題,重新檢討相關都市規劃,她同時也說:「支持開發的里長一直說所有的南區居民都同意南山公墓遷葬也不是事實。」
施工前未環評 台灣特有種恐滅絕
除了承載400年歷史長河的人文歷史價值外,位於竹溪流域且人煙罕至的南山公墓仍保存著它的原始生態樣貌,不只被記錄到有80餘種的鳥類、昆蟲、爬蟲類,和小型哺乳類如白鼻心,更有百年以上的老樟樹及老榕樹,以及植於日本時期的金龜樹。2019年「地上台南」團隊在竹溪流經段的濕地型墓區,發現了一群台灣特有的陸封大型淡水蟹——「台灣南海溪蟹」,牠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物種,在學術研究價值上是南海溪蟹屬的模式種(註一)。李時光表示,這塊原為市郊的生態地被切割及孤立化,長期以來不受重視,官方及民眾除草劑的濫用等問題,使這座最後的生態庇護所正慢慢消失中,她進一步說明,這100公頃的墓地對都市具微型氣候調節的功能,且為一個天然的滯洪池。
然而,台南市政府為了洗去竹溪被冠上「臭水溝」的汙名,於近幾年推動「竹溪水岸改善及環境營造工程」,其中第二期的哈赫拿爾森林段即將完工,預計第三期的整治範圍將會影響南山公墓竹溪流經段,然而市府卻尚未對此做出環評,有民間團體擔憂棲息於此的台灣南海溪蟹可能就此滅絕。
南海溪蟹過往曾是農田旁常見的淡水蟹,由於城市發展導致棲息地減少,使得蟹群面臨存亡危機。【圖片來源 李時光/提供】
意見分歧 尋求都更與環境平衡點
墓仔埔(bōng-á-poo)在華人社會中是人們避而遠之的鄰避設施,南山公墓由於疏於管理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困擾著附近居民,不難理解會有支持開發與遷葬的聲音,但仔細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脈絡,會發現先民的生活痕跡、墳墓的樣式、墓主的故事,南山公墓不只具有其文史價值,在這塊土地上更有無法為自己發聲的珍貴物種悄悄生活著,如何在促進都市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育,是政府與民間應攜手努力的方向。
<註一>模式種:模式種(Type species)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被首次發現,且被描述並發表的物種定為模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