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宜樺、黃悅筑/中正大學報導】
片長:7分25秒
近年來,國立中正大學尋求心理諮商的人數比例逐年增加,許多學生面臨多種壓力,選擇校內的心理諮商服務。諮商中心除了提供早期介入與預防性自殺,給予同學適當的支持或及時的協助,也會根據個案的需求來做通報處理,預防憾事發生。
諮商需求激增 學生心理壓力大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因為我也曾經接過電話,我在開車的時候,就是剛好同學從FB給我一個訊息:『老師你要救我就趁現在。』我就想說這應該不是一件開玩笑的話,我就打電話給他。(他說)他現在正在幾樓,他想要往下跳。然後我就問他說發生什麼事,一定有什麼事讓你覺得,那麼不舒服或那麼難受。」
根據資料統計,歷年來諮商人數逐年攀升。自104年起,國立中正大學學生在校內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為3%,在這七年來,共成長了三倍。然而,同學尋求心理諮商的因素層面有很多,校內各個學院的學生壓力也依類型而有所不同。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 統計的結果,大部分的學生壓力大概都是廣泛性的壓力和情緒,然後它還可以分為次要的,例如像說,關於人際關係、還有家庭、還有自我成長,還有課業和生涯。像不同的學院他們的個別的需要不一樣。像理工學院很多時候還是會以課業學習的壓力為主,那像說有一些學院就會是人際關係,或者是自我成長。」
負面情緒悶在心裡 難排解
面對許多壓力和挑戰,大學生的獨處時間相較於以往的求學階段來得更多。部分學生難以自行排解情緒,也缺少對外宣洩的管道。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我覺得現在有可能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密、不足以給予情緒的支持。例如像可能就是在家庭當中,父母親太忙了,或者是也沒有花心思,可能就是(覺得)小朋友給你手機就好了,沒有真正去關心到同學內心的感受。然後也可能是人和人之間好像存在著比較多的一種疏離,或是恐懼會造成(別人的)麻煩,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為排解大學生壓力,許多大專院校推行心理健康假,希望學生能關注自身的情緒狀況。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因為其實很多同學是心裡有壓力,一直壓抑著。或者是其實是有憂鬱的心情。這好像不像是請病假,然後又不能夠看醫生,然後得到證明這樣子。所以,不能或不足以用醫療的這種證明的時候,我覺得就是無需要附任何證明。你自己覺察到自己狀況不好,那你可以請這樣一個假,我覺得這樣很好。像我們華人都會說身體不舒服,老師我頭痛我要請個假,但事實上是心理不舒服,但是頭痛肚子痛胃痛比較可以被接受。如果有這個(心理健康)假的話,就會有一個合理性,然後也被看見然後被正視。」
傾聽憂鬱情緒 面對人生低潮
在大學校園中,學生可能面對各種心理健康挑戰而影響到自我。為確保學生安全,自殺與自傷評估為首要的第一步。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其實我們是立即危險的時候就會趕快介入了,就是說他的確都有提到,而且他有計畫而且他正在做這件事。那再來就是(評估)他的資源如何,他有沒有重要的他人、或者是他的同學可以幫助他、協助他。那還有他的情緒表現狀況,他是不是之前有得過憂鬱焦慮(症)、還有他是不是在(諮商晤)談的過程中都一直哭,沒有辦法停止。然後或者是他雖然沒有哭,但是他很冷靜,但是他講出來的話可能和死亡、自殺有關係。那還有像說他過去有沒有自殺的情形。很多都是透過直接的討論,類似像評估的一些問卷裡面當中,看到的某一些題項,是比較(有自殺)風險,所以我們就可能會透過這些來做一些整體的評估。」
信任關係破裂 陷兩難
根據教育部規定,學生若有自我傷害的傾向,要求輔導老師一定要實施通報,避免憾事發生,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卻有損互相信任原則。
國立中正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林盈慧:「不管是找一般老師或找諮商中心的老師談話, 有時候同學他的預期是,我只想跟你講我的心情,包括很想死的心情。可是我們的政府是規定我們是需要通報。24小時內,知悉者都要通報。所以不管是助人工作者或是你身邊(的人),陌生人聽到的話,都可以通報這件事,那主要就是希望更多的資源趕快進來協助。剛開始有這樣的一個情況的時候,真的是蠻為難的。 因為有些同學他的確告訴你這件事,但是如果我們太慌張、太大張旗鼓去通報,然後做了很多事。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會覺得很痛苦。本來自我傷害就是一種壓力,但是如果老師再通報,又造成了另外一種壓力。可能通報有時候也會影響了信任關係,同學會覺得我跟你說,但是你卻告訴了那麼多人,那我到底該不該信任你。老師又很為難,如果沒有通報到,時候出了什麼事,之後就會被檢討,你既然知道你為什麼沒有通報。我覺得這樣其實是對助人工作者是很大的打擊和傷害,他們其實是在挽救、幫忙守護這個生命很辛苦的人,但卻如果真的沒有守護好,那其實很多人都可能會怪這個人,但是忘記了說其實造成自殺一定是前面累積了很多的事情,還有複雜的狀況造成的。」
面對負面更有解 為情緒分憂
校內諮商中心針對學生情況,除了分配輔導老師協助同學,也會視學生需求,定期給予關護。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四年級 王同學:「我自己經歷過的就是,一個是學校的輔導老師,第二個是就是外面諮商所他們的研究生來當實習心理師,然後第三個就是學校可能去找那一種就是行動心理師。實習心理師他的感覺給我是很好的。因為他就像是朋友一樣,可是處理事情的方式可能沒有那麼好,可能不適合這個人。就是磨合這個過程會非常的久。但實習心理師的壞處就是他們可能實習半學期或一學年他們就會走,所以你的心理師又要再重新換一個。前兩個可能會是那種,幫我處理情緒上面的問題。行動心理師他就會比較像是,除了處理情緒上面的問題之外,他還會跟我去共同商擬作戰計畫,一直陪我去找解決的方法。」
校方或許可以提供實習心理師和行動心理師進一步的培訓與指導,建立更完善的輔導體系。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可以善加利用心理健康假與諮商資源,以維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至於自殺通報難題,如何讓學生可以安心求助而不感到負擔,是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與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