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賴竹君、賴冠伶/嘉義市報導】
片長:9分30秒
嘉義市西公有市場大樓於今(2024)年2月完成部分改建,透過改善環境與引進數位化來活化傳統市場。但也有民眾及攤商關注,市場轉型如何才能有效活絡經濟,行銷在地文化?而此次更新工程中面臨的許多問題與挑戰,更需要政府與在地攤商的更多溝通。
嘉義百年西市場 歷經繁榮與沒落
嘉義市西市場綜合大樓攤商:「差很多了,以前市場這裡人很多。以前的超市沒有這麼多,現在的超市多,加上(當時)又蓋新的(市場大樓),蓋了七年,人流離開後就沒有再回來。」
嘉義市西市場綜合大樓攤商:「因為我們當時改建的時候,有差別,改建的時間太長、拖得太長,一些客人都逐漸離開了。」
位於嘉義市國華街的西公有市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回顧過去,西市場曾是當地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台語俗稱「好額人市」(有錢人市場)。但在1998年改建為現代化綜合大樓時,由於工程期過長、店面縮小,加上人們消費型態轉變等因素,導致西市場的攤商外移、人流減少。
嘉義西市場大樓 走入市場轉型
2023年開始,嘉義市政府為了重新活化市場、吸引人流,著手翻新西市場綜合大樓,除了改善立面、照明及指示系統外,也成立數位翻轉基地,促進傳統市場的現代化發展。
嘉義市西市場民眾 黃昱凱:「我覺得變比較多的應該是可能比較明亮,增加天花板跟整個主視覺有重新再改造過。我覺得可能像樓梯或是一些地方,可能還在慢慢地在改變中。」
嘉義市西市場綜合大樓攤商 嘉義胖哥(化名):「以外觀的部分來講,過去因為整個西市場的門面比較破舊一些,所以說一些路人可能經過的時候,就比較不會走進來。那在目前來講的話,門面改善之後,人流我是覺得明顯的有增加,人家願意進來看看,西市場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
預算分配問題 市場內部尚未修繕
然而,在此次轉型的過程中,也迎來新的問題與挑戰。事實上,嘉義西市場從興建綜合大樓至今,已有25年未經整修,市場內部出現許多硬體設備老舊及損壞等問題,但此次由於經費及預算的安排,尚未一併整修,因此攤商期望市府能盡快推動更新。
嘉義市西市場綜合大樓攤商 鄭樹蕾:「但是都先整修(一樓)前面而已,整修(一樓)前面而已,對我們裡面(的攤商)有什麼影響?他(市政府)這次來裝修,這次都做廣告拍攝、打廣告,都只有拍外面,對我們裡面的都沒有幫助到什麼。他們(市政府)說經費只夠這樣,所以我也有打電話去市政府。」
嘉義市西市場自治會會長 王榮三:「大部分(未整修的)都是攤商很需要的東西,就是廁所、散熱的排風、漏水、油漆這些的,就是有牆面的油漆粉刷這些,那他們(建設處)有說今年要用。這種漏水、排風什麼的,都是五、六年前就在講了,不是只有現在才講,都是五、六年前,而且甚至一開始就在講,但是那時候都是說會編經費去改善、去做處理,但都一直沒有動。」
對此,嘉義市建設處也做出回應。
嘉義市建設處市場管理科科長 陳思帆:「我們其實從去年開始就一樣在編預算,在處理這些問題。那當然,預算在執行的時候,要經過發包,發包完之後要等廠商開始施工,所以也是要一段時間。但是我們一直在跟這些攤商溝通說,他們(攤商)反映的問題,我們會去處理。」
建設處委託業者范特喜微創文化 王敬翔:「今年度跟明年度(的安排),他(市場科)就會調的是電梯,電梯四座會全部換。那個30幾年都沒有換,但現在剛好是輪到市場科當值,所以四座電梯的工程一次把它換掉。那廁所的部分,也是會在今、明兩年陸續把它做完」
攤商招租新制 如何符合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西市場的許多空置攤販,也成為目前的一大問題。從2022年開始,市府引進攤商招租評審制度,以審核進駐攤商的理念及規劃,但從公告、審核到施工的時間過長,不僅會增加進駐攤商的成本,也使市場的空攤率提高。
嘉義市議員 黃思婷:「他們(建設處)提供的公告規定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希望吸引一些文創、青年的攤販進駐。他們現在多了一個流程,就是要交書面資料。他第二階段,又要再等他們(建設處)公告的時間,再去面試,可能又過了半個月、將近一個月,所以時間當然會拉長。因為審查時間那麼長,就會增加空攤率。」
嘉義市西市場自治會會長 王榮三:「去年9月15(號)公告到12月1號打完契約,到現在都還沒有動,整整半年多了。簡單地說句話,攤商不來租,我們就是沒有租金,自治會怎麼營運、怎麼生存?」
嘉義市西市場綜合大樓攤商 鄭樹蕾:「(市場要)吸收更多客人,應該是要所有的店都有開,大家都有賣自己不一樣的東西,比較有特色,或是有更多客人走進來。越多客人進來才會越有客源。」
嘉義市議員 黃思婷:「當然站在政府的角度,覺得說希望有更多想法、想要改變傳統市場的年輕人進駐,所以他們需要做書審,聽聽攤商的想法、做法。但你(建設處)要想,以前這個地方是傳統市場,賣魚、賣豬肉、賣菜的這些阿姨、阿伯,他(攤商)怎麼可能會去寫企劃書,這就是溝通上的分歧。我覺得他們(建設處)一開始的想法是美意,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進駐,可是必須兼顧新創攤跟傳統攤的平衡。例如說這些阿姨、阿伯,他們(攤商)不會寫企劃書,(建設處)是不是有個窗口可以輔導他們(攤商)?
新舊交織 找尋西市場的在地性
西市場的特色在於容納不同型態的攤商進駐,而在新創與傳統攤販交織的過程中,政府應考量不同的角度、立場,提供相應的策略。
嘉義市建設處管理科科長 陳思帆:「為什麼我們會在二樓做數位翻轉基地,去開很多課程的原因,包括特色攤家(改造)的計畫,我們都希望通過幫忙店家去轉型,或者說他們去改造。我們做硬體的部分,把人流吸引進來,那攤商來上我們的課程,或者說特色商家的改造之後,他們的店有改變,看能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光顧,那他們生意自然就會變好,這是我們希望做的方向。」
嘉義市議員 黃思婷:「我覺得傳統攤,他們其實也不會這麼不想要改變,因為他們也看到,很多在那邊(的攤商)都是一開始最繁榮的時候,到後面改造完之後,有些沒落,一些攤位移出,租金、交通的問題等等,導致攤位數瞬間減少,這個部分就要靠他們(市政府)後面的行銷。我覺得傳統攤不是不願意做改變,是你(市政府)要讓他(攤商)知道改變了要怎麼去做。他們(攤商及市政府)一直以來溝通上的癥結點就是,他們(市政府)想要他們(攤商)好,他們(市政府)又不告訴他們(攤商)怎麼好。他們(市政府)只有跟你(攤商)說你(攤商)就是去學、去做,可是要讓他(攤商)去理解、實踐你的想法跟觀念,不然永遠都是平行線。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溝通上面(的問題),市府可以進駐很多資源去放在數位基地,可是不可以讓數位基地只是在那邊空轉,或者只說一個想法,但是沒有去實踐。」
西市場轉型 未來的挑戰與溝通
在嘉義西市場綜合大樓改造以後,如何發揮傳統與新創的特色,將是未來的關鍵課題。從前期的空間優化、空攤招租,到後期的行銷推廣,市府不僅需要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也應與在地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了解攤商及民眾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動市場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