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房設立在中正 保育教育一把抓

發布日期 : 2024-06-07

【記者 楊承叡/中正大學報導】

稿頭: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去年七月開始規劃在校內共同教育大樓中建立蛙房,用於諸羅樹蛙的復育與雲嘉樹蛙生態探索課程搭配使用,至今蛙房各項設備已趨完善,目前包括諸羅樹蛙在內另有三種蛙種,已準備好在教育與保育領域大展身手。

共教新建蛙房 展開教育及保育

為了推行保育與教育,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國立中正大學紫荊不分系一同合作,自去年七月開始規劃在共同教育大樓五樓建立蛙房,至今經過近一年的時光,斥資約30萬元,蛙房設備逐漸完善,已準備好在教育與保育兩個領域大展身手。


蛙房負責人彭楨儒正在進行例行的蛙房灑水工作,將缸內的溼度維持在適合蛙類棲息的80%以上。【記者 楊承叡/攝影】

 

蛙房設施齊全 適合蛙類生存

蛙房內配有一個主缸與四個副缸,目前的蛙類有十隻諸羅樹蛙幼體、兩隻周氏樹蛙、一隻面天樹蛙與六隻莫氏樹蛙,除了諸羅樹蛙來自國立清華大學蛙房內繁殖出的第一子代,其餘物種皆為蛙房負責人彭楨儒親自捕捉。缸內皆配有噴霧灑水系統,將環境溼度維持在百分之80%,且空調系統全天運轉,為的是將溫度維持在適宜蛙類棲息的27度°C。

蛙房負責人彭楨儒表示,中正大學校內蛙房的創立初衷為復育目前為二級保育類動物的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除了希望未來能在蛙房內繁殖諸羅樹蛙外,同時也方便就近觀察,記紀錄其生物樣態。


平時要在野外才能見到的珍貴物種諸羅樹蛙,現在在蛙房中能就輕易的觀察到。【記者 楊承叡/攝影】

 

創建蛙房較艱難 養育樹蛙非輕鬆

蛙房的設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彭楨儒提到,當時為了尋找廠商就已費盡心思。由於台灣並無主要業務為建置蛙房的廠商,只能選擇讓水族廠商進行施工。在缺乏經驗的狀況下,彭楨儒捲起袖子,親自參與蛙房的各項設計,在略為狹小的空間中安排每個缸的配置與功能,許多眉眉角角都必須透過一次次的嘗試親自探索。他回憶當時,為決定是否設置排水設施在主缸內就反覆測試了許多次,經過長時間的溫濕度紀錄比對,才確立目前的方案。

蛙房設立後,仍有不少事務需要彭楨儒一手包辦,其中又以餵食工作為主。由於蛙房內十隻諸羅樹蛙年齡尚幼,每日都需要餵食。目前以無翅果蠅與白蟋蟀作為其主食。因青蛙為夜行性生物,彭楨儒會在每日下午四點左右攜帶餌食前往蛙房,將樹蛙們從睡夢中喚醒,同時觀察青蛙們的外觀與行為是否有異,並檢查是否有植物生長過高、水池水質污濁的狀況。彭楨儒分享,運營一間蛙房沒有他想像中那麼容易,不只需要具備基礎的兩棲生物、植物專業,很多知識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習。


作為餌食的白蟋蟀與無翅果蠅都是蛙房負責人彭楨儒親自飼養。【記者 楊承叡/攝影】

 

蛙房帶來好處 觀察蛙類便利

目前蛙房主要搭配雲嘉樹蛙生態探索課程使用,不對外開放參觀。課程老師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副教授陸維元認為蛙房的設立帶來兩大好處:一是能讓學生不只透過教材認識樹蛙,更能眼見為憑;二是蛙房填補了蛙類習性上造成的觀察空白期。由於樹蛙會隨著氣溫下降而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每年的9月至隔年2月都很難在野外發現樹蛙,造成過往無法在每學年的第一學期開設樹蛙課程,而如今有了蛙房,也讓教學能有更彈性的安排。

陸維元認為保育需要以教育來推行,他期望藉由蛙房讓更多學生認識此珍貴的蛙種,透過建立知識培養實力,才有本錢進行保育。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