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煒祺/綜合報導】
近年來因新冠疫情實施長時間的防疫措施,讓外送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加上政府減塑政策推行,以致紙容器使用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然而環保署公布的紙容器回收率卻似乎與事實有較大出入而受到多方質疑。目前台灣紙容器回收處理狀況到底如何呢?
減塑政策推行 紙容器使用增加
在環境部所公布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規中,除了寫明自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一日起全國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也規定連鎖飲料店等業者應提供消費者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優惠等事項。
環境部在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二日發布的「喝手搖飲也可以很環保」新聞稿中說明,之所以限制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是為了呼應減少使用塑膠以利環保的國際趨勢。然而在減塑政策的推行下,紙容器因為相對環保、可回收且來源充足,成為了飲料店業者常見的替代品,但這也導致紙類容器的使用量增加。
紙容器現今已成為商家們包裝食物的重要選擇。【記者 蘇煒祺/攝影】
回收數存疑 溯源QR code利統計
根據環境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公告應回收廢物品及容器回收量」統計表顯示,108年全國紙容器回收量大約是9.1萬公噸。而109年與110年全國紙容器回收量卻大幅提升至約17萬公噸,幾乎是先前的兩倍 ;111年與112年的回收量則將近15萬公噸。
紙容器每年的回收量可以看出在新冠疫情期間紙容器使用量的增加。【記者 蘇煒祺/製圖】
環境部在一百一十年五月十二日發布的「環保署提高紙餐具回收量」新聞稿中提到,紙容器回收率由106年48.31%大幅提升到109年超過89%以上。此新聞稿一出便引來多方質疑。如願景工程基金會曾連同立委一同檢視環保署提出的台灣紙容器回收率,調查後發現台灣一年有超過10萬噸紙容器未列管,將近合法申報數的兩倍。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所公布的「公告應回收項目之責任業者申報營業量或進口量年總量資料」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紙餐具的申報總量大約是6.8萬公噸。而109年的紙容器回收量卻有17萬噸,確實存在一年有超過10萬噸紙容器未列管的情況存在。因此在2022年3月14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會議上,就有立委質詢環保署長關於紙容器申報製造及進口總量與實際回收量產生過大差距的問題。當時的環保署長表示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承諾檢討改進。為了因應紙容器產量無法完整統計,環保署在2022年8月3日起要求所有紙容器印上「溯源QR Code」以便於統計。
在所有紙容器都印上「溯源QR Code」後,紙容器申報量有上升的趨勢。【記者 蘇煒祺/製圖】
再生紙廠擴建 紙容器處理量提升
目前國內共有三家專門負責處理紙容器再生的業者,分別是連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正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正隆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指出,紙容器須由專業處理廠將內層塑膠淋膜與紙漿分離再利用,但因宣傳不足,消費者通常會將廢紙容器丟入一般垃圾進到焚化爐,或混入一般廢紙進入紙廠,不僅浪費資源亦增加廢棄物處理成本。因此,正隆在2018年打造了台灣第一家紙容器完全再生紙廠,協助社會處理廢紙容器。針對日益增加的紙容器使用量,總紙容器認證處理量也提升至 13,700 公噸/月,每年最高可協助解決全台 50% 紙容器垃圾。
紙容器的回收、處理流程並不簡單,需要經過重重關卡才能實現「再生」【記者 蘇煒祺/取自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資源循環 「紙」需共同努力
政策的推行並非解決問題的終點。紙容器作為塑膠的替代方案雖然減少了塑膠垃圾的使用,但伴隨而來的,是紙容器回收處理上的諸多挑戰。正如處理業者所說,回收效率低下、消費者缺乏環保意識仍然是現今的社會問題之一。未來,除了強化法規的執行與監管,政府與企業還需攜手,投資於回收技術與消費者教育,以促使真正的資源循環。環保政策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我們每個人能否從自身做起,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註一>環保署:「環保署」後來升格為「環境部」,但因為過去資料大多使用「環保署」,所以於報導中沿用,但仍可視「環保署」與「環境部」為同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