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崛起 用戶心理分析

發布日期 : 2024-09-30

【記者 萬之勤/綜合報導】

近一年來,社交平台「Threads」在網路上迅速崛起,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讓任何人都能自由參與討論。這篇文章會探討該平台上常見的「同溫層效應」和「負面內容傳播」這兩個現象,並與專家討論這些現象對用戶的心理層面的影響。

 

即時參與 切身相關

2023年7月上架之社群平台「Threads」,以文字為主,且能夠暢所欲言之特色吸引上億用戶註冊,Meta官方指出,該平台在上架五天內的下載次數便突破億次。

根據商業周刊報導指出,該平台產品部門副總裁史密斯(Emily Dalton Smith)透露,最大關鍵在於「即時性」。史密斯表示,其目的在於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掌握當下最新的事件,並參與討論。若想要在平台獲得關注,用戶需頻繁地發文與回文。史密斯更提及另一個關鍵字:「切身相關」。與其他平台不同,Threads更專注於讓用戶看到與其所在地區相關的熱門話題,而非全球性的隨機內容。

該平台的系統透過 AI 蒐集用戶在平台上的活動資料,並且預測用戶可能感興趣或想互動的內容,影響動態消息的優先顯示順序,確保平台推薦的內容符合用戶偏好。

1

Threads 的 logo 以簡約圓形線條構成類似「@」符號,象徵連結與互動,強調平台的社交屬性和易用性。【記者 萬之勤/擷取自Figma網站】

 

正面或負面 發洩風氣盛

許多用戶認為,該平台在促進輕鬆交流與即時分享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尤其對日常生活與心情表達帶來正面影響。民眾林小姐表示,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自身看法是適當的,若言論涉及人身攻擊,則不太合適,但對其身心並無任何影響。長榮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劉同學則表示,負面資訊很難避開不看,但仍能分辨其是非,所以並不太在意內容,自身較不易受影響。

不過部分用戶也反映,平台上的仇恨言論與不實訊息頻繁出現,對其心情與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用戶林先生表示,使用平台過後,容易感到憤怒與受傷,尤其當面對「地圖炮式發言」,因自己屬於被抨擊的群體,而會感到不適,並檢討自己是否做錯事。他認為,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不斷被放大檢視,將會形成一種並非討論而是「發洩」的風氣。

在使用體驗上,林先生提到,起初使用該平台因同溫層的形成,發布的文章與平台上多數人想法相近,故使用體驗愉快。使用一陣子後,開始接收到來自同溫層外用戶的文章,感受到異溫層的暴戾之氣與不愉快的心情,使用體驗上負面感受多於正面感受。

2用戶在使用平台時,首先打開Threads主頁,動態牆會展示各式各樣的貼文,這些貼文由平台演算法根據用戶過去的互動習慣推送,內容多為時事討論、個人心情分享或熱門話題。【記者 萬之勤/攝影】

 

「同溫層取暖地」還是非我族類?

針對用戶在平台上接收到負面訊息而產生的心理影響,看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石睿涵指出,用戶原本在平台上試圖展現自身感受,甚至脆弱的一面,收到的回應不如心理預期(如:希望收到鼓勵或關心,卻遭到對立方謾罵與批評)而產生落差與失落感。這份失落感往往會變成一種長期感受,因為用戶在突發情況下未能獲得理解或消化,期待未得到滿足,導致負向情緒累積。

平台上更有「同溫層取暖地」一說,對於此現象,心理師解釋說:「社會認同理論中<註一>,人有所謂的內群體,內群體在基礎需求裡包含的一個東西叫做歸屬感。當我們在使用Threads時,如果推播的東西與自身觀點相符,這部分就會使我們產生有一份歸屬感,而這份認同會帶來價值。」

反之,外群體則是指與自己所屬群體不同的其他社會群體,故有些時候在平台上看到其言論、行為,可能會產生對立感受並生出「非我族類」的想法,引發心情上的不愉快。亦是用戶在面對與異溫層的爭論與衝突時,產生之情緒與心理影響。

諮商心理師提出該平台負面訊息對使用者之影響。【記者 萬之勤/製圖

 

審視目的與價值 探索多元觀點

Threads的成功關鍵在於其演算法設計,為使用者提供了個性化的內容推播,吸引大量年輕用戶。然而,在用戶於平台上自由發表意見的同時,因演算法運作,引發了同溫層效應和負面內容擴散的社會與心理問題。除了減少使用Threads的頻率之外,心理師亦建議用戶應審視自己使用該平台的目的與價值,反思期望獲得的互動方式。在使用這樣即時的社群媒體,自己是否能夠有健全的心態,了解自身需求與可能面對的挑戰,有助於抵抗負面影響,如此一來,用戶才能真正享受Threads所帶來的社交體驗,並探索多元的觀點,避免陷入單一思維的困境。

<註一>社會認同理論:主要探討個人如何在社會群體中形成自我認同,並且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