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輔導班 克服孩童學習落差

發布日期 : 2024-09-30

【記者 吳玫瑾/綜合報導】

偏鄉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以及家庭因素都可能導致學生在國小階段就遭遇學習挫折。課後輔導班的互動式課程設計及鼓勵思考和表達的授課方式都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克服學習落差。這不僅能讓孩子們建立扎實的基礎,也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自信心。

 

課輔活動多元  親師攜手伴成長

台灣城鄉差距的惡化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永齡希望小學嘉南分校專員張茵茹表示,課輔班多數學生可能處於家庭經濟弱勢、學校課業表現較差,卻缺乏補習班等額外教育資源的困境。課輔活動的出現就是基於想給予弱勢學童關懷和幫助而存在。

課輔活動的內容包含課後照顧、課後及課業輔導、學習輔導、補救教學。然而,根據辦理課輔活動的單位目標不同,會進行不同的課程規劃。像是針對基礎教育的補救,會先經由入班前測了解學生的知識盲點,再由課輔老師設計合適的課程。家庭環境方面則由社工進一步和家長溝通,找出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方法。

小班制課後輔導班,老師更能掌控班級狀況,學生專注力也提升。【記者 吳玫瑾/攝影】

 

因材施教 互動式教學受歡迎

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動力,且達到一定水準的學習效果,課後輔導班老師必須根據每位學生的狀況調整授課方式和步調。永齡希望小學嘉南分校課輔老師劉宥君說:「班上學生有個特點是他們比較沒有耐心一直聽課,甚至上20、30分鐘對他們來講就很痛苦。」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往往更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也更適合課後輔導班的學生。

面對容易分心的學生,劉宥君老師分享:「我的課會帶領大家玩一些遊戲,像是運用教具玩單字賓果或者翻牌遊戲之類的。玩遊戲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覺得好玩,學生也比較不會分心,會比較專心。」簡單的小遊戲、分組討論和小比賽都能讓學生更投入在課堂中,改善專注度不夠的情形。

翻牌遊戲等互動式課程設計不僅受到學生歡迎,也有效改善他們上課分心的情況。【記者 吳玫瑾/攝影】

 

提升學習動機 心態轉變是關鍵

對於課後輔導班多元、互動式的課程,三和國小鍾同學表示,上課這件事變得比較好玩,也比較不討厭學習了。而張茵茹專員也強調鼓勵學生、增加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性。遭遇學習挫折的學生常見的問題就是沒自信,所以當他們成績有些許進步,或者答對總是寫錯的題型時,都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及讚美。另外,老師也能主動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慢慢地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課後輔導班的一大目標就是增加學童的學習動機,心態的改變也是克服學習落差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課輔教學程度跟上原年級,就會與校方討論學生是否可以結束課程。若是到畢業仍未結束課後輔導班的課程,學生在升上國中後可能也會繼續參與國中的學習扶助班。

課後輔導班鼓勵學生多發言,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記者 吳玫瑾/攝影】

 

108課綱 自我探索亦是必修課

由於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孩子所能受到文化刺激的機會較少,對此張茵茹專員表示,目前因應108課綱素養課程,課輔班設有閱讀、職涯探索、認識家鄉以及認識情緒等多元化的課程,希望能夠藉此開拓孩子們的視野 ,培養他們多樣化思考的能力。課輔活動除了在課業上給予弱勢學童最大的支持外,讓孩子們懂得反思、探索自己也是必備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