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廖欐人/嘉義縣報導】
嘉義擁有許多山林資源,然而,高山的物資運補皆須透過高山協作員的徒步前行,民眾才得以享有安全的山地環境與高山必需品。而高山協作員需熟悉山地並擁有良好體能,因此許多高山協作員為原住民,使原住民特殊的文化與知識注入高山協作的工作。
文化與知識 高山協作員的養分
台灣是一座多山的島嶼,嘉義當地也擁有許多珍貴的山地資源,除了眾所周知的阿里山外,台灣第一高峰──玉山即交界於嘉義縣的阿里山鄉。這些高山不僅是許多山友登山的選擇,更是許多高山資訊站、管理站的設立之處。然而,這些高山大多所需的物資,都要從平地進行運補。而台灣山區的險峻,使物資運送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排雲管理站站主任吳萬昌表示,無論是山地山莊與山地管理站的食材,亦或是高山所需的基本建設料材,都需要透過高山協作員進行人力搬運。而嘉義的排雲山莊即為玉山主峰必經山屋,位於海拔3402公尺,因此,高山協作員需擁有極佳的體力與充足的山地知識,在這樣的前提下,有許多在地的山地原住民選擇投入高山協作員的行列。
原住民高山協作員含括了多個部族,與排雲山莊一同合作的協作登山隊老闆谷明光表示,自身為布農族,妻子則為鄒族族人。該團隊目前編制為25人,其中約有20人是山地原住民,原住民許多特殊的文化以及高山知識成為高山協作員工作的養分,也使原住民的文化、知識以高山協作員的工作展現。
排雲山莊位於玉山登山口8.5公里處,因此高山協作員需背負物資行走過漫長的距離。【記者 廖欐人/攝影】
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許多原住民部族都生活於山區,故文化與知識層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原住民高山協作員在工作時,時常需背負約三十公斤的物資,甚至是更高負重量的重型機具,因此會以頭帶增加支撐力,使物資像傳統背籃般不易後沉,減輕壓力。此外,因為原住民協作員的原生環境大多與山林共存,使他們對於大自然中的各式植物的運用瞭若指掌,協作登山隊老闆谷明光指出,當在高山上遇到發炎卻無藥物時,也可以辨認出如玉山小檗與玉山薊等植物作為緊急的消炎藥草。
谷明光說:「從以前到現在,當我們要進入山林工作或是打獵,我們仍會進行禱告,除了是祈求土地神的保護,更要以謙卑的心態面對山林。」此外,鄒族為布農族的鄰近部族,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吳翊豪表示,在鄒族獵人文化中也有流傳著一種行為準則──「einu」<註一>,其涵蓋了許多族人彼此的相處方式以及與大自然的互動關係,在諸多準則中強調了尊重大自然的一切,更不能任意浪費與破壞。這一份原住民對自然的敬重,也影響著原住民協作員對於山的理解與情感,讓原住民協作員即使在工作時,仍會時時提醒山友或是工作夥伴:在山中,人們應該要以謙卑與感恩的心態看待這一片巍峨山地。
傳統鄒族族人會透過籐條與籐皮的斜紋編織,使籐背籃更加堅固並以頭帶支撐籐背籃。【圖片來源 吳翊豪/提供】
另類的文化與精神保存
高山協作員的工作內容,除了物資的運補,也時常需要協助救援受困山友,谷明光說:「我認為協助救援受困山友是我們的義務,因為我們了解這片土地,我們也生活在高山中。但事實上每次救援任務的風險與危險性都很高,畢竟通常受困的地點大多為懸崖峭壁,可是我們還是希望可以善用自己的優勢能力,幫助到需要的人。」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吳翊豪指出,無論是鄒族或是其他的原住民族的青年流失與文化傳承都面臨到重大挑戰。但高山協作員卻可以用另類的方式,將原住民的精神與文化加以保存,並使台灣的山地環境因為原住民高山協作員的付出更加安全。
高山協作員目前大多背負重量約25公斤至30公斤,但若為單一重型器具也僅能一人背負並與他人輪流。【圖片來源 吉佩懷/提供】
以山為家 背負文化上路
對於如谷明光的原住民高山協作員而言,高山不只是他們最熟悉的地域,更是一種家的存在,在高山中所學習的知識與族中的精神文化他們再熟悉不過,但原住民社會中所傳承的種種,卻成為高山協作員重要的養分。他們不僅替山林運送物資,更是在漫漫走上山的道路,將族中的文化繼續背負下去。
<註一>einu:einu是鄒族語的羅馬拼音,其代表鄒族獵人應遵守之狩獵傳統慣習及狩獵禮儀暨倫理道德的規範,其中包含許多狩獵與對大自然的準則及態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