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家語/綜合報導】
本月(10月)初台灣產生了第五位「免術換證」跨性別者,意即不執行性別重置手術即變更了身分證上的性別,引起爭議。有人認為免術換證是人權的保障與進步,也有人認為這樣侵犯了其他順性別者的空間。但大家在爭論時,真的了解什麼是「免術」嗎?
兩張性別不安診斷證明 免術換證
隨著性平議題愈來愈多元,「性別」本身也成為討論焦點。本月(10月)初有一名跨性別女性宇萱,成功至戶政事務所完成變更性別登記。然而宇萱並非依循現行成文法律規定之「具備兩張精神科醫師證明和摘除性腺及性器官的手術證明書」申請變更性別,而是經由四年訴訟勝利後,無遞交手術證明書,僅出示兩張性別不安診斷證明完成變更性別登記。這樣的作法,就是俗稱的「免術換證」。而目前台灣已有五起免術換證的成功訴訟,同時也有其他跨性別者正在努力爭取免術換證中。
2024年10月9日,跨性別女性宇萱至戶政事務所變更性別,成為台灣第五位免術換證跨性別者。【記者 張家語/擷取自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Facebook粉絲專頁】
免術換證爭議 涉安全與認同問題
然而,免術換證卻引起爭議。一名反對免術換證、對免術換證仍存有疑慮的王姓女同學表示,對於保有男性性器官的跨性別女性,無論對方是否具精神科開立的性別不安證明,他依然無法直覺地完全將對方看作是女生。雖然在日常相處中,僅靠著外在打扮和氣質並無法辨別對方的生理性別,但若對方突然告訴他:「其實我還是有男性性器官」這對王同學來說仍會感到些許不自在。且在性犯罪案件裡,王同學覺得無論犯罪者的生理性別,在面對保有男性性器官的跨性別女性時,由於每個人對性別和性的態度皆不同,他會更擔心被侵犯,這也是他反對免術換證的理由之一。
目前法律規定變更性別需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免術換證之跨性別者雖為少數,但近年有愈來愈多人爭取免術換證。【記者 張家語/製圖】
跨性別手術存顧慮 錯失公平自由
長期推動性別相關政策的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至潔秘書長說:「每位跨性別者對於手術都有不同的顧慮,所以不見得都會去做性別重置手術。而對於跨性別者而言,無法用自身認同的性別生活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以宇萱來說,他不過是想在青春年華擁有一段美好的大學生活,但卻因身分證性別欄上寫著「男性」而處處碰壁。無論是在校園、職場或日常生活中,性別欄位帶給他的困境與阻礙,都使得宇萱錯失和其他人一樣公平的機會,以及享受人生的自由。
以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過去醫學界也曾將跨性別視為一種疾病,但現在已不將跨性別侷限在「對自身生理性別感到不適」和「希望移除自身生殖器官並以另一性別身分生活」中,顯示跨性別者不一定得捨棄原有的生理構造才能「真正成為男性/女性」。 且以人權的角度來看,我們也無權要求其他人切除掉身體原有的器官。因此,簡秘書長認為大眾要討論的應該是「所有人要如何一起共用空間」,而非「跨性別者該不該切除自己的身體」。對於執意要求跨性別者執行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則可以再多想想如此主張的合理理由為何?對於保有原有性器官之跨性別者的恐懼,究竟是來自於設計不良的共用空間,還是來自於對跨性別族群的不了解甚至是偏見呢?
2024年跨性別遊行於10月25日舉辦。身為少數的跨性別族群,近年仍不斷努力爭取權益,也透過許多方式,希望能讓大眾更了解他們。【記者 張家語/擷取自台灣同志遊行 Taiwan LGBT+ Pride Facebook粉絲專頁】
瞭解不同生命經歷 制定多元政策
除了性別重置手術可以幫助有需要的跨性別者外,賀爾蒙療程也是另一種相對溫和的療程。一位正在使用賀爾蒙療程的跨性別者Cherry就分享了自己經驗。Cherry說:「有些賀爾蒙藥物使用後短期內就會造成原有的性功能喪失,並出現另一種性別的特徵。而且跨性別的族群非常廣大,並非只有二元的『男跨女』或『女跨男』。」希望大家在認識跨性別族群時可以多接觸不同的人,了解每位跨性別者不同的生命經驗,政府對於免術換證與跨性別相關政策,也應多制定不同的配套措施,避免大眾與跨性別者間的隔閡與誤解愈來愈深,才能打造一個更友善與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