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全民健康 運動風氣提升之必要

發布日期 : 2023-04-23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嘉義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gKmXyCxLw

片長:6分39秒

你有運動習慣嗎?台灣民眾的運動風氣並不興盛,不僅影響到身體與心理健康,也連帶造成醫療資源負擔。政府雖祭出各式體育推廣活動,負責執行的地方體育會卻面臨經費問題,但不論有沒有活動,只要有意願,從簡單、輕鬆的運動開始,起身運動吧。

現況不佳 運動風氣待提升

各大比賽總是掀起關注體育賽事的熱潮,不僅門票熱賣也吸引許多人觀看直播,但是真正有在運動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們關注體育賽事是因為看熱鬧的心態,還是真的有興趣想要運動呢?

事實上,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顯示,台灣人有65%沒有7333規律運動的習慣,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全世界運動不足人口的比例是25%,而台灣則高達45%,表示運動風氣的提升是重要課題。

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淑芳:「『7333』其實他的意思就是在七天內,每一週其實就是要運動3次,每一次30分鐘,然後你的心跳大約在130。目前其實整個的狀況是不是很好的,因為我在想,因為科技的關係、3C的關係,因為以前是 看電視,現在就是用手機,低頭族,然後又iPad,然後基本上連中老年人都是整天會掛在手機那邊,又可以看小說,那其實是環境造就人是更不想動。」

規律運動 減少醫療資源負擔

運動風氣的重要性在於對身體健康的益處。舉例來說,心肺功能、體態以及肌肉質量都能藉由運動獲得提升,不論是短期或長期來看,適當運動對我們的身體都有正向影響。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名男:「運動短期對心肺功能的幫助、代謝速率的增加、減少血糖都有好處,長期來講,因為運動會增加肌肉的能量,增加肌肉的質量,改善肥胖、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減少高血壓的發生,運動也會降低血壓,對長期的健康影響是非常正向的。不是說運動很好就拼命運動,這不見得是很好的,但是適度強度的運動、固定,最好每天都有的運動頻率、每次起碼30分鐘以上,稍微會流汗的運動對身體各項短期來講、長期來講都是好的。有時候會情緒不好或是心情差、有憂鬱症或焦慮等等,這些心理上的疾病因為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腦內啡是天然的止痛或是讓你有興快感、愉悅的感覺。適度的運動也能減少失眠,這樣身體當然比較好,當然會減少醫療資源的花費。」

經費不足 體育活動仍見成效

運動不僅提升國民健康,也能減少醫療資源負擔,因此政府推出各項政策,期望促進運動風氣,從「打造運動島計畫」到現在的「運動i台灣2.0」,補助地方體育會辦理各項體育活動。但是經費有限,依照各縣市計畫申辦作業原則不同,每項活動的規模以及能夠申請到的經費皆有其上限。以水上鄉健行嘉年華活動為例,這場活動人數介於500至999人次之間,最多只能補助十萬元,若是規模再小一些,250至499人,就只剩下八萬元,能夠申請到的經費僅占總支出的六成,導致地方體育會為了辦理活動,還需要自行募款。

嘉義縣水上鄉體育會常務監事 林國柱:「我們申請的活動的經費大部分都是不足,因為像我們今天辦的這場健行嘉年華活動總人數617人,原本規劃的人數是520人,所以經費會超出(不足)很多,總經費預估差不多,這一場的活動要支出十五萬,跟教育部體育署申請的經費是九萬塊,不足的部分,我們水上鄉體育會還有水上鄉團委會,都要去募集資金,比較有一些困難。」

即使經費不足仍是待解決的問題,運動推廣活動依然可見成效,民眾也期望能夠多舉辦相關活動。

嘉義縣水上鄉體育會總幹事 吳文安:「現在民眾對這種休閒運動滿重視的,比以前的勞動農村社會差很多,因為以前大家都注重在勞務,現在的人比較注重休閒,所以可以看到我們的生活周遭,早上、傍晚都會有很多長輩或是一些民眾在學校、休閒公園在做運動,現在風氣,我相信在這些運動嘉年華的提倡之下,漸漸民眾對這種運動的風氣好像越來越注重,然後大家也比較熱絡,因為運動不限制於場地,只要你有意願。」

民眾 陳先生:「這個活動是對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我們也希望說各個鄉鎮也都能提倡能夠有健行的活動,鍛鍊身體。」

輕鬆運動 從簡單的活動開始

李淑芳:「(運動)可能先從很短的時間開始,可能要用輕適能,就是說比較輕鬆的運動,所以不用期待一定要30分鐘,如果我們可以先走個5分鐘、10分鐘也不錯。我覺得可以先動就對了,活動也行,小小的散步這種都是行,遛狗也是行,所以先從活動開始。」

運動風氣的提升絕非一蹴可幾,需要慢慢養成習慣,從簡單、輕鬆的運動開始,同時也仰賴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不妨現在就放下手機,起身運動吧。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