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潛入深海 守護蔚藍

發布日期 : 2023-06-18

【記者 邱淨、陳寶儀/綜合報導】

https://youtu.be/K8LMrxmfzok

片長:8分33秒

隨著炎熱的夏天到來,水上活動是民眾夏日消暑的好選擇,四面環海的台灣,擁有豐富的海底生態和景觀,於是潛水成為許多民眾熱愛的休閒活動,部分民眾也成為潛水教練,分享潛水的知識與快樂,在愉快潛水的同時,也有一些守則要注意,開心潛水也保護自己。

炎炎夏日 跟著教練潛水趣

炎炎夏日到來,潛水是我們消暑的選擇之一,在不同的潛水形式中,水肺潛水更能近距離探索海底世界,許多人也因為喜歡海洋,選擇擔任潛水教練,以海爲生。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大學讀海洋休閒管理,一開始也沒有設定要讀這個系,因為我是南投人,所以我也是到大學之後才真正開始玩水,而且是因為這個科系,我才開始玩海水。其實玩水我都很喜歡,可是因為潛水這個東西,在水下特別安靜、在水下跟自己對話的感覺蠻特別的,一直潛同一個地方,可是每一次下去看到的風景也都不太一樣,所以就一直往上,一直往上當上潛水教練之後,它(潛水)就變成我的工作了,我們下去潛水的時候,專注力都會擺在客人身上,他們的安全第一,再來是客人的娛樂性。我們就把它(潛水),當成一個,把我們的歡樂帶給大家。」

潛水形式多樣 各有特色大不同

潛水主要分為三種形式,其中運用的設備、以及掌握的技巧也各有特色。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潛水大家比較常見的我們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大家最常見的浮潛,第二種就是我們背裝備的水肺潛水,第三種就是沒有背裝備的自由潛水,這三種差異,浮潛大家帶著面鏡、呼吸管,可能穿著救生衣,在水面上有一個俯視的視角看海裡;水肺潛水的話,面鏡然後蛙鞋之類的,然後還會加一個重裝(備),我們叫它BCD(浮力輔助設備),背著氣瓶,然後再咬調節器,讓你可以在水下,可能長達40分鐘,甚至到一個小時,都不用出(水面)來換氣;自由潛水它的裝備跟浮潛的有點像,一開始會在水面上,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之後,吸了一口氣,用這一口氣下潛到水裡面,在水裡面玩耍之後,再浮出水面休息。」

悠游海洋樂趣多 但仍有其侷限性

潛友們對潛水這項運動的感受和追求都不同,而潛水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初階潛水員 吳其軒:「我覺得(潛水)最重要的就是,只要不怕水就可以了,那至於會不會游泳,你只要會簡單的打水,你甚至不一定要會換氣,你都可以去潛水,因為你背著氣瓶,其實呼吸的方式跟在地面上是一模一樣的,在水裡面放輕鬆,享受在水裡面悠游的感覺的話,你還是可以去享受潛水的樂趣。本來就有(潛水)這個想法,就是想要挑戰自己的人生,想要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又覺得蠻喜歡水上活動,有這個機會可以去深的水域,更仔細的去看那些珊瑚感覺還不錯,就想要去學學看。潛水對我來說,最有趣或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應該是背著氣瓶到水底下,去探索這片海洋,平常就會一直想要找別人去考潛(水證)照,或者是之後有機會,可以去組織潛(水)旅(行),一起出去潛水。」

進階潛水員 高先生:「我已經潛了至少第五次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可以看到很多海底生態,因為我們平常在陸地上生活,那些(海底)動物沒辦法看到,但是(潛)到海底就可以看到,然後看到牠們就覺得很放鬆,覺得心靈被療癒了一下。」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潛水的)侷限性,我們水肺潛水的話就是價格,裝備比較多一點,一般人比較不會自己去買這個裝備,所以他們都會選擇租借裝備,是另外一個費用,一般人會覺得水肺潛水怎麼價格這麼高,但其實台灣已經比國外稍微平價一點點了。那再來可能就是體力了,在台灣(潛水地點)的方面,比較多是走路下去潛水,所以你必須背著二十公斤左右的裝備,稍微比較辛苦一點點。」

服從潛水指示 冷靜面對水下狀況

面對未知的海洋,潛水員們必須遵守安全規章,緊跟教練,敬畏海洋,保守評估自己的能力,讓風險降到最低。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下水之前,第一個當然陸上的準備的話,把你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好,然後再來就是自己的陸上的裝備的準備,陸上一切準備好之後,你下水前都會獲得一次你的導(覽)潛(水員)或是你的教練的一個潛水簡報,他會介紹當地的水下地形、水下該注意的海洋狀況或者是生物狀況,或者是他這次的潛水規劃,所以其實你只要把以上的陸地上的準備準備好,然後教練的指示確實的吸收進來之後,這樣子其實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了。潛水的手勢都淺顯易懂,這個(手勢)就是問大家可不可以,那如果(大家)可以的話,就很簡單回一個可以;但如果不可以的話,我們會這樣子比,這個是不可以的手勢,這個在我們潛水員來講,我們這個是上升的手勢,大拇指的方向會代表我們去哪裡,這個(手勢)是上升、這個(手勢)是下潛,其實潛水的手勢有很多種,不過都是淺顯易懂,而且大家都是建立一個默契而已。我們其實潛水遇到的狀況很多種,不過一個大原則,你只要在水下可以保持冷靜的話,99%的問題都可以在水下處理掉,如果我今天在潛水的過程中,可能因為能見度差,或者是海況不是那麼漂亮,都沒有注意到大部隊已經離開了,這時候剩下我一個人怎麼辦,在原地等待一分鐘,讓離開的教練或者是大部隊,回來慢慢的找你,這是一分鐘的一個默契,如果沒有(來找)的話,你就慢慢的回到水面上,之後你的教練也會一樣,找一分鐘找不到之後,他也會回到水面上,這個就是我們一分鐘緊急失散程序,這是潛水員的一個默契。」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她如果怪怪的妳要怎麼比?」

避免潛水夫病 遵守規則保護自己

在享受海洋景觀的同時,也要注意潛水時上升的速度以及時長,遵守安全規章,降低罹患潛水夫病的風險,也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潛水夫病我們又叫它減壓病,潛水員為什麼會獲得這個減壓病,第一個就是潛水過程中,身體裡面是會累積氮氣的,因為我們吸的是壓縮空氣,那在水裡的時候,會有水壓的關係,壓力差會造成身體裡面的氮氣膨脹,那膨脹的時候,如果上升速度太快,氮氣膨脹卡在身體裡面,這樣就是減壓病的其中一個形成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的話,就是每個人潛水過程中都一定會累積氮氣,如果你潛水潛的時間過長,讓身體裡面累積的氮氣量太多了,超過你身體的負荷,那就有可能提升我們減壓病的風險。」

胸腔內科醫師 朱逸羣:「除了潛水之外,(在)壓力比較高的地方工作,像台灣有出過的案例,就是捷運的工程,那一般來講,我們業餘潛水,應該不至於會是潛太深,除非你沒有按照規定。(潛水夫病)它有分兩型,第一型就是可能是皮膚的症狀,(皮膚)出現一些斑紋,皮膚不舒服,癢或是奇怪的感覺,另外就是骨頭的酸(痛)、關節疼痛,那這個第一型是比較輕微的;第二型就是比較嚴重的,就是神經型(潛水夫病),意識改變或是癲癇,或是像中風的症狀,這都是比較危險的。其實潛水這件事情,已經是研究很久了,那標準的潛水,都會有建議說有一個減壓表,所以其實你應該按照減壓表,就是你潛水多深,在那個環境下待了多久,你上來的速度應該是怎樣,這其實都有相關規定。」

減少海廢 守護海洋人人有責

美麗的海洋促進了觀光業的發展,但海洋污染也隨之加重,垃圾的棄置甚至傷害了海底生物,潛水員清理的力量有限,期望所有人共同守護海洋。

初階潛水員 吳其軒:「我最近去潛水的時候,雖然海底下還是很漂亮,可是有時候在潛水之前,我們會從岸邊慢慢下水,那在海面上其實有時候就會看到一些漂浮的垃圾,就是可能會有一些塑膠袋,或是空的寶特瓶,到水底的時候,可能偶爾還是會看到一些玻璃瓶的碎屑或是瓶蓋等等的,這可能是對海洋生態的一個警訊。」

水肺潛水教練 蕭子軒:「我們琉球有當地業者、潛水教練自發性組成一個團體,叫做小琉球海洋志工隊,一年可能會有八個月左右的時間,大家自發性抽空聚集幾次,下到海裡面,為琉球周邊海域去清理海裡面的一些大型垃圾。他們(小琉球海洋志工隊)也會定期帶著團體之類的,一起去周邊沙灘跟淺灘的地方,去進行淨灘的活動。(我)自己在潛水的過程中,當然看到垃圾我們當然能力所及我們會去撿,我們能撿的量實在是有限,如果你今天真正有在接觸海洋,那你看到那個畫面,其實是蠻心痛,大家最好可以還是對於這個環境,海洋也好或者是大自然都好,各盡一份心力。」

除了讓我們從事水上活動,海洋更是許多生物的家,在享受海底世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擔起守護它的責任,讓世世代代都能看見這片蔚藍的海洋。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