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校園禁用手機 台灣是否跟進
【記者 許皓崴/綜合報導】
今年,加州成為美國第14個校園禁用手機的州,法國也在今年八月開始階段式施行校內禁用手機的規定。台灣教育部目前沒有訂定明確的規範管制校內的手機的使用,各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台灣可以參考歐美的經驗決定是否跟進。
各國對於校內使用手機的規範
歐美各國近年開始施行校園禁用手機的規定,根據德國學者Tobias Böttger和Klaus Zierer的研究發現,禁用手機可以減少校園霸凌,但無法直接證明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影響。美國去年開始在佛羅里達州施行校園禁用手機的法律,加州也在今年跟進,成為美國第14個實施校園禁用手機的州。紐約州長Eric Adams表示,因為學生手機成癮的狀況嚴重,目前也計劃跟進。法國教育部長Nicole Belloubet指出,為了讓法國學生在學校可以暫停使用手機,法國今年八月開始施行校園禁用手機的法律,學生可以帶手機到學校,但是不能使用,目標在2025年推行至全法國。台灣教育部新聞工作小組陳宛蓁說明,學校可參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邀集教師、家長與學生代表共同討論管理機制,訂定校園行動載具使用管理規範,並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以導引學生於校園內適切使用行動載具,並促進學習成效。
法國跟美國都開始在校園中禁用手機。【記者 許皓崴/製圖】
台灣官方與民間組織的說明與回應
桃園市議員舒翠玲提到,因為教育部目前沒有訂定一致性的規範限制學生手機的使用,管理比較嚴格的老師,常常會與學生產生爭論。舒議員指出,現在歐美國家都已經制定相關法律,希望教育部能朝這個方向推動。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認為,學校應該採取適度且彈性的管制方式,而非一刀切的禁令。她說到,上課期間禁止學生使用手機是合理的規定,可以確保學生專注於課堂學習。但是,在下課、午休等自由時間,學生應有自主決定如何使用手機的權利,除非使用行為影響他人,學校不應過度干涉。另外,必須讓學生知道手機管制的目的,學校應該透過輔導和教育,教導學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機,而非單純禁止。讓學生理解手機的利弊,並培養他們自我約束的能力,才能真正防止手機成癮的問題。
台灣對於校園手機使用沒有明確規範,導致校內師生易產生爭論。【記者 許皓崴/擷取自教育部網站】
校內師生的看法與訴求
台中市九德國小許老師提到,因為九德國小規定禁帶手機,如果學生要帶手機到校須經家長同意,並另外申請書面同意書。許老師也提及,有不少學生佩戴智慧型手錶,其功能與手機相似,不過國小生可控性較高,大部分不會在課堂中使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的許同學表示,他上課時通常不需要使用手機,除了用來拍照記錄上課內容,以便做筆記及查詢資料,以及學校老師使用Kahoot平台,以線上方式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成果。許同學認為,下課時,觀看短影音可幫助放鬆,且高中生可以自行管理手機,不需校方介入,如果遇到課業上的問題使用手機查詢資料比問老師方便,不希望學校禁止學生使用手機。
老師和學生對是否禁止校內使用手機的觀點不同。【記者 許皓崴/擷取自Pixabay圖庫】
教育部須謹慎規劃相關規範
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校園禁用手機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要在台灣施行,應充分聽取學校和學生的意見。依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應以最大化學習者利益為目標,並作為與教師面對面互動的補充工具,教育部須詳細思考規劃未來在台灣校園是否需要禁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