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口音相異 模仿的界線

發布日期 : 2022-11-12

【記者 陳鈺婷、董凱勳/嘉義縣報導】

https://youtu.be/V6IgGbyu51A

片長:6分16秒

隨著越來越多國外人士定居在臺灣成為新住民,除了使臺灣的文化變得更加多元之外,也衍伸出一些問題,例如新住民口音被模仿,被模仿者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所以更應該注意會不會造成他人不適,而生在文化豐富的臺灣,人民需要更加包容與尊重彼此的差異。

幽默的玩笑 感受不盡相同

現代網路發達,創作者可以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作品,例如知名影片創作者阿翰PO影片,就以模仿不同的口音作為主題發布各種具有創意的影片。但前段時間阿翰PO影片與知名連鎖企業合作進行廣告拍攝,廣告中模仿越南口音被指具有歧視意味,所以將該廣告下架,而口音模仿的爭議也隨著廣告引起討論。

每個人對於口音模仿的感受都不同,前來臺灣讀書的外籍學生,也曾經歷過口音被模仿一事。

國立中正大學僑生聯誼會會長 余翔泰:「絕大部分的馬來西亞人,其實都有所謂的語碼轉換這種東西,就是你會在熟悉這個語言(中文)的情況下就轉換成另一種更方便人聽得懂類似方言之類這樣的東西。因為是我,我是接受度會比較高的一個人,那如果是,我舉個例子,像是印尼同學可能他們的在他們掌握這個語言的程度上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如果你一直去模仿的話,他會相對覺得是不尊重他的一個行為。」

守住模仿界線 抓住平衡點

口音模仿的界線該如何決定?為什麼東南亞國家來的新住民對於口音模仿具有比較大的反應?這不僅是模仿與否的問題,其背後更反映出民眾看待該族群的態度與角度。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班學生 許恩恩:「其實大多數來說,口音模仿感覺比較踩在那個線上。就如果,對方不會覺得就是被冒犯的話,就比較不會怎麼樣,但是其實,還是很看,就是本來去模仿那個人的意圖,就是,就算他沒有那個意圖,造成那個結果,也不代表他不需要去道歉。對,所以我覺得在最近阿翰的事情上面,阿翰就做了滿好的一個示範是即便他創作的本身他沒有這個意圖,但他還是去做了一個很完整的聲明跟道歉。」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怡華:「其實我覺得那個,嘲弄、歧視,還有玩笑跟幽默,他其實一線之隔。如果我們的新住民定義成是來自世界各國民眾的話,那當然我們對於那些歐美國家那些什麼,法文、德文、日語、韓國,去模仿他們的語言也許是一種覺得他們聲音很喜歡。那如果來自於是東南亞國家,我們可能因為國家的那個,發展的關係,所以可能會落入,可能會略帶一種歧視、嘲弄。所以模仿新住民語音的部分,你要看是,我們臺灣的居民對這個語言,是一種崇尚正面的看法,還是一個比較負面,或是帶有所謂落後偏見的看法。」

南洋台灣姊妹會常務理事 劉千萍:「那對我而言就是,口音應該是一個自然的狀態,我會期待說臺灣社會不是一個沒有存在口音的社會。那過去我們閱讀,我們看很多以前拍的臺灣電影也好,或是臺灣的戲劇,在更早期以前,可以看到更多這種口音的不同,或是更極端一些。我們現在很難聽到一種,不同種類的中文口音,在過去的情況下,可能帶有某種口音的人,在社會上可能會是被歧視的,被歧視的一方,可能會去做一個自我修正,或是期待自己的口音不要被暴露。」

理解彼此差異 雙方友善溝通

阿翰與企業合作的廣告發布後,為了避免產生對於東南亞國家新住民的刻板印象,有民眾在臉書上發布連署下架該廣告的貼文,卻被其他人留下具有攻擊性或是歧視性的言論,甚至言論攻擊發表連署貼文的人。

南洋台灣姊妹會常務理事 劉千萍: 「這件事情滿有趣的一個點是因為我們看到以新住民為主體的抗議者,他們抗議是產生效果的,而且馬上,這個業主也把這個廣告下架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還滿好的現象,就是說,新住民他們作為公民的發聲已經有一定的就是力量跟被關注度,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只是並不每個人發聲的時候就是每次都可以,他們光要發聲,光要凝聚起來都已經經一個很長的連結的過程。對,那只是說在抗議的過程中,怎麼把他們的觀點讓其他人了解,這是一個不管對誰而言,都很難的。對,那我覺得很可惜的就是他們的連署書最開始是只針對模仿口音,支持阿翰的一些粉絲或是臺灣人就會覺得,就會從角色的口音以外的其他行為覺得沒有歧視,就是你們為什麼會覺得被歧視去討論。」

擁抱彼此不同 添加臺灣風情

臺灣的多元文化社會一直都讓人十分驕傲,為了保護珍貴的多樣性,臺灣人民需更加包容彼此的不同,尊重每個國家的差異,以平等的角度,與不同的文化、語言交流。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班學生 許恩恩:「以這件事上就可以感受到其實臺灣,並沒有真的很完全地走在那個包容跟接納道路上,對。所以,還是很希望就是在這些過激的言論當中,大家可以看到說就是,這件事情其實是能夠終於好像新住民或是移民工的聲音可以浮現在檯面上,是透過這件事情而不是在這些過激的言論下面,一直打壓,一直打壓這樣。」

南洋台灣姊妹會常務理事 劉千萍:「我覺得就是,最理想的多元的狀況應該是不管你有怎樣子的口音,你都被接受,而且被視為是這塊土地上講話的聲音,就是會是這樣子。」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