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鹿圖藝境 無所藝術的思辨之旅

發布日期 : 2023-06-10

【記者 高苡瑋/嘉義市報導】

藝術家陳曉朋於嘉義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好鹿圖:無所藝術》,以揭露意識型態「風景」為主題,透過繪畫、版畫和藝術家書籍等形式,探索藝術和生活之間的交錯關係,展示多元表達方式的交融並存。為讀者提供一場獨特的藝術體驗和思考契機。

大小鹿圖集合 象徵路途意涵

《好鹿圖:無所藝術》展覽是藝術家陳曉朋先前展出的《小鹿圖》和《大鹿圖》展覽的延伸,而它與「小」和「大」相互融合,呈現圓滿的象徵。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與前兩次展覽相似的元素,「鹿」,有著路途、旅程的深邃意涵,並代表著藝術家對於理想的不懈追求。

《小鹿圖》以微細且靈巧的軌跡呈現,象徵著陳曉朋選擇不走傳統之路,也有清晨「輕小露珠」的諧音。而《大鹿圖》則是在中國旅行中的啟發,觀察到中國興起的鬼城現象,凸顯權力、經濟與政治利益的結合。這段經歷讓陳曉朋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並逐漸擺脫對於藝術事業單一追求的框架,開放地認識到藝術應該無所不在。

這次的《好鹿圖:無所藝術》即是代表著從特定地點走向無特定地點的轉變,從過去的「有所」到現在的「無所」,呈現了一種循序漸進的發展。展覽名稱中的「好」,意即「女」和「子」的結合,代表了完美和完整的概念。

1

此次展覽源於藝術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視覺體驗與感受,揭示其對於意識形態「風景」的深刻反思與無限想像。【記者 高苡瑋/攝影】

一一拆解 四種特色展區

陳曉朋將展覽的閱讀方向設計為順時鐘方向。展覽分為四個展區,包括「無所藝術系列」、「便利藝術系列」、「超級藝術系列」和「量販藝術系列」。以「無所藝術系列」為核心,帶領觀者進入一場關於意識形態風景的深度探索。

提及「無所困無所不惑:生活空間中的規訓」這個主題時,陳曉朋說道:「為什麼我們需要遵循這些線條區域去跑步、去游泳呢?難道生活不能有一點溢出嗎?所以其實我要談的是,從日常生活的幾何裡面去思考人生幾何的意涵,也就是『人,生存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去思考『時空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莊偉慈表示,陳曉朋擅長將圖像、文字、符號和語意之間的關係拆解開來。他的藝術創作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一個全面的視野,揭示了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關注和體會的事物。

2

幾何形狀以井然有序的排列方式呈現,橫幅繪畫更展現出一種流動的魅力,如一幅幅奔放的河流傾瀉於畫布之上。【記者 高苡瑋/攝影】

與繪畫的關係 以自身比例測量

陳曉朋的畫布採用水平橫幅的構造,與傳統的風景繪畫相似。然而,他的無所藝術作品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景畫,而更像是「意識型態的風景」。作品近似於現實物體,或呈現出可辨識的符號系統,這種多元且介於兩者之間的閱讀狀態,讓觀者可以對作品產生豐富的聯想與解讀。

畫作尺寸之所以如此巨大,與陳曉朋的身體有關。他提到達文西在《維特魯威人》中探討的理想身體關係,即四肢打開時,手指和腳跟最外圍所碰觸到的圓形和方形位置,被視為最完美的身體樣態。因此,他的水平繪畫長度剛好是他雙手打開並握住的寬度,這代表了他與繪畫之間的關係。

嘉義市立美術館申請展承辦人龔威綜指出,《好鹿圖:無所藝術》融合了嘉義市立美術館昔日菸酒公賣局倉庫「太子樓」的古典特色,其高挑的屋頂與錯綜複雜的鋼構結構成為展場設置與建築之間優雅而和諧的交融之處,展示了展場設置和建築之間的關係。

3

觀者可以透過陳曉朋的作品去解碼其中的訊息,並對於社會中的種種規訓、欲望及現象有所體悟。【記者 高苡瑋/攝影】

脫俗呈現 形狀與色彩交織的美學

在這場展覽中,藝術家陳曉朋以超凡脫俗的表現方法,將日常生活所見之符號及所觀察之藝術現象、意識形態「風景」,融匯成為作品的靈感泉源。作品吸納了千變萬化的元素和色彩,將之巧妙融入展場裡,雖抽象卻不失韻味。

當觀者融入其中,透過日常經驗的直覺感受,這些圖像便與生活環境中的特定符號相互連結,使得觀者能夠重新閱讀生活中的符號、經驗、色彩與藝術,為自己打開一條新的路途。這些圖像可能代表著規範人們生活行為的標示,也可能是常見的商業招牌,甚至是人們閱讀的文字。然而,對於那些尚未擁有這些象徵符號認知經驗的人而言,他們便能將目光集中於這些作品本身獨特的形狀與色彩交織的美學之境。藝術家透過這些作品巧妙地傳達了抽象與具象藝術間的奇妙交融,彰顯了其相互融合的存在。

該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3年6月25日,歡迎藝術愛好者和大眾前來一同欣賞這場精彩的藝術思辨之旅。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