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兒少性剝削 受害者之後?

發布日期 : 2024-05-06

【記者 陳虹汝/綜合報導】

台灣近來兒少性剝削事件頻傳,更被稱宛如「台版N號房」,許多兒少性私密影像被散布,在各類免費或收費平台上皆能獲取。然而,大眾時常僅關注當下的事件發生,這些曾經轟動一時的性剝削未成年受害者,在事件後的處境為何,是大眾較少去追蹤及深入了解的。

兒少性剝削 無自主判斷能力

生物面對身高體型較大,聲音較低沉的生物時,往往會表現得較為順從,但不代表他們出於自願。在兒少性剝削事件中,加害者時常利用兒少易受影響的心理接近。有些兒少不懂提供性私密影像的意義,覺得是正常交往的行為;有些認為,有人能夠聊天很好;有些認為:「比我大的男生對我有興趣,感覺很棒。」;更有些兒少會誤以為未成年者與成年人交往,或是在成年人前寬衣解帶,就是比同齡者更加成熟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兒少無法意識到自己可能面臨的危險與傷害。

因此,許多兒少在受性剝削情況下,往往不主動與師長或父母討論,他們感到不知所措、害怕或羞恥,這使得事件更加難以被察覺。許多接觸過受害者的人強調,這些經歷容易使孩童的性格變得高度敏感與扭曲。犯罪者犯罪時,往往不顧對兒少造成的傷害,這對兒少身心健康都將造成持久的影響。因此,大眾不僅應致力於防止此類犯罪事件發生,還應關注及彌補這些已造成的傷害。

兒少的天真,不應被犯罪者利用。【記者 陳虹汝/攝影】

協助輔導兒少 處理外流恐懼

學校、補習班或任何社會系統,知悉兒童性私密影像外流時皆有通報責任,檢調系統調查後,兒少仍有需協助的部分,會轉介輔導或處理機構。台灣展翅協會陳怡瑾處長表示,這類主責社工接獲通報後,會與當事兒少說明已知情況,再與兒少本人溝通其所需的協助項目:包含下架影片、處理與同儕及家庭的關係或是對金錢的需求。選擇提供哪些服務的方式,最終要回到兒少提供性私密影像的緣由。

「慘了!被發現了怎麼辦!」陳處長提到在接觸當事兒少時,當事者每每會出現這樣的應急反應,其恐懼與焦慮最大來源為「接下來要怎麼辦?」接著是感到被背叛,無論兒少當時提供性私密影像的理由是,兒少本人正在發展親密關係、受到金錢物質誘惑或是被威脅,這些加害者們皆向兒少們保證影像不會被公開,到最後被公開時,對兒少而言是非常衝擊的。

民團攜手Meta防治數位性暴力:不點閱、不分享、不下載。【圖片來源 台灣展翅協會/提供】

減少網路情感連結 幫助家庭恢復關係

串連兒少身邊的對象建構支持系統,亦或是讓兒少意識到身邊原有的支持系統,是能著手幫助受害兒少之處。串連學校系統,啟動學校輔導機制,包括導師、專輔中心與心理諮商師等,使得兒少在學校能夠有所支撐及增加兒少生活的豐富性,使他們不是只依靠網路作為情感連結的地方。

串連家庭的支持對於兒少更為重要,家庭成員得知此事件的立即反應大多為憤怒,但包括的是擔心與不知所措。陳怡瑾處長提到,「幫助家長能夠支持他的孩子」也是他們工作之一。事件後,兒少的家庭關係會變得更緊密或疏離是重要的。實務操作中發現,當家長能與孩子討論此事時,這個家庭的恢復與互動關係會變得更好,提高兒少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

自我譴責的罪惡感在孩子或家長身上皆能看到,當家長總是選擇避而不談時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壓力,「我是不是做錯事」這念頭會持續在孩子腦中迴盪,孩子會不斷地擔心家長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對父母而言,「我怎麼會讓我的孩子發生這種事」的念頭也同樣揮之不去,沒有照顧與教育好孩子,「當父母親的」自我罪惡感對家長而言更是一大挑戰。

家庭的復原,是兒少能否恢復的最大關鍵。【記者 陳虹汝/攝影】

提倡正確觀念 拒絕兒少性剝削

兒少性剝削犯罪者受到何等量刑,以及兒少在事件後何去何從,為社會大眾能從旁協助觀察的,但除了對兒少本身教育培力外,事件發生前對社會的教育工作與倡議,才能真正讓大眾正視與理解這個議題。

台灣展翅協會的陳怡瑾處長直接地說到:「我們的信念是任何兒少本就不能夠被當作以性為對象的個體,社會大眾應有這樣一致性的理解。」拒絕當共犯結構的一環。每一張兒少的影像,無論當初如何被拍攝、散布、觀覽和持有這些影像,對兒少而言皆是偌大的傷害。

兒少應在安全健康的環境成長。【記者 陳虹汝/攝影】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