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終「漁」等到你——嘉大養殖中心

發布日期 : 2023-06-03

【記者 范姜采晴/嘉義報導】

國立嘉義大學水產養殖研究中心於五月中啟用。養殖中心內有許多科技儀器,也開設不同課程訓練養殖漁業人才,期望能透過科技以及訓練課程的輔助,降低入行門檻,使年輕人投入產業意願提高,解決台灣養殖產業高齡化的嚴重問題。

養殖漁業高齡化困境 前期投注大

國立嘉義大學水產養殖研究中心於5月15日正式啟用,將對台灣的養殖漁業帶來不少幫助。台灣的養殖漁業面臨許多挑戰,產業的高齡化就是長期以來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說明,加入養殖漁業需要先灌注大量資金,近年來因極端氣候影響,魚苗難以照顧且不易回本,導致年輕人即使想回鄉接手養殖漁業,也不敢冒險投入,最終造成養殖漁業高齡化如此嚴重。

1

因養殖漁業不易入門且所花的成本較高,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往都市發展,造成養殖漁業高齡化嚴重。【記者 范姜采晴/製圖】

極端氣候影響大 科技輔助很重要

國立嘉義大學水產養殖研究中心結合智慧農業戰情中心組成教師團隊,除了培養智能養殖人才,也讓養殖業者可以受到幫助。陳泓碩提到,養殖漁業的經營多半靠經驗的累積,但近年來的極端氣候使業者意識到經驗不再可靠,因此科技的輔助才會愈來愈重要。養殖中心規劃全面性的課程,邀請校外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一起投入培訓中,訓練內容包括養殖生物的認識、環境管理、漁電共生等。目前是養殖中心負責人之一的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賴弘智說:「成立養殖中心的目的是為了縮短學用落差,讓業者和學生將研究問題、題目帶過來,希望能結合產、官、學三方面,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把解決方法帶回養殖現場。」

2

成立養殖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儀器協助,縮短學習曲線,鼓勵年輕人投入產業。【圖片來源 賴弘智/提供】

智能系統省功夫 精確判斷情況

研究中心內擺放許多儀器,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表示智慧儀器有賴學界先試驗,調整至較好的方向或規模後再帶入養殖業情境中,使其有效發揮並達到效益。賴弘智說明,養殖業者可以在養殖環境中放置感測儀器,連結養殖資訊,就能遠端監控養殖現場的環境狀況(例如偵測水質),若有任何情況即可透過戰情中心即時告知業者,避免養殖生物出問題時才著手處理,造成亡羊補牢的情況。

另外還有透過AI智能系統輔助選魚苗的儀器,業者可以將從不同地區或水質購買來的魚苗放入自己的養池後,透過儀器計算魚苗的數量。陳泓碩提到因為魚苗的存活率可能不穩定,精準計算後才能確切知道養池中的數量,判斷是否需要補苗,以及飼料的投餵量是否合適,否則投餵量過剩會使魚苗吃太多,而吃剩的飼料會發酵污染水源,產生後續的更多問題。

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賴弘智還表示,未來希望產銷合作,讓銷售業者將短、中、長期的需求量上傳至智慧系統內,養殖業者也將養殖數目、養殖週期、收成時間一併上傳,初期讓人工媒合資料,期望後期使用人工智慧媒合,讓大家評估市場的供需數量。

3

科技儀器帶來精準的數據,使養殖業者能遠端監控情況,提前預防可能產生的問題。【圖片來源 賴弘智/提供】

成立研究中心 望年輕人加入產業

由於養殖漁業需要非常專業的操作技能,投入產業並上手所需消耗的時間及金錢非常龐大,許多年輕人不願接手養殖漁業。陳泓碩表示,希望研究中心的成立能讓產業門檻降低,並且留住人才。除了培養人才外,養殖業者可以透過儀器輔助,提前應變氣候變遷對養殖漁業帶來的危害,不只降低風險,還能提高產量,也增加收入,邁向更好的產業環境。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