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綜合報導】
不少身心障礙者平時需要透過復健的方式,維持身體的肌肉,但其實透過運動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生理條件的限制,台灣身心障礙運動的知識及資源不夠普及也導致他們能夠接觸運動的機會不多,未來還需要藉由各界共同合作,打造更友善的運動環境。
【記者 邱淨、陳寶儀/綜合報導】
隨著炎熱的夏天到來,水上活動是民眾夏日消暑的好選擇,四面環海的台灣,擁有豐富的海底生態和景觀,於是潛水成為許多民眾熱愛的休閒活動,部分民眾也成為潛水教練,分享潛水的知識與快樂,在愉快潛水的同時,也有一些守則要注意,開心潛水也保護自己。
【記者 蔡沐芸/雲林口湖報導】
好蝦赤腳季於2023年6月3日在雲林縣口湖鄉的養殖場舉辦,設計闖關遊戲,融入「食魚教育」的理念,讓學童認識養殖漁業從產地到餐桌的「鋩角(mê-kak)」。雖然現場飄著綿綿細雨,卻不減大家的熱情,超過300位民眾一同來到好蝦赤腳季共襄盛舉。
【記者 周家緯/嘉義義竹報導】
說到水果,桑葚是比較不容易被想起的一種,不過它含有非常豐富的花青素、多酚類與類黃酮等抗氧化物,可抗癌、補血。而台灣的桑葚,約有七成產自嘉義縣義竹鄉,且在驚蟄(註一)前桑葚就已經採收完,病蟲害少,因此義竹桑葚具有不灑農藥的特色。
【記者 王仲愷/綜合報導】
VTuber主要分為虛擬人物與背後的操作者,透過虛擬人物的形象在直播中與觀眾互動。隨著近年來從日本興起到全球的VTuber風潮之下,台灣VTuber也開始逐漸發展。雖然VTuber在台灣仍屬於新興產業,但也有許多人努力在這項行業中持續發展。
【記者 周家緯、蔡沐芸/嘉義朴子報導】
綠豆是平易近人的食材,它以各式各樣的型態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化為各種五花八門的小吃,那你知道小小一顆綠豆,其中隱藏著什麼訊息嗎?現在就帶大家走進嘉義朴子,這個全臺最大、卻正在衰退的手工採收綠豆產區一探究竟。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臺南安平報導】
儘管聽障者無法用言語與人交流,他們仍需要在社會上生存,但受到生理條件限制,找尋工作也成為一道難題。在臺南安平有一間由聽障者經營的麵店,雖然在這裡聽不到老闆熱情的招呼與吆喝,但顧客可以藉由美味的餐點,品嚐到老闆熱愛生命的溫度。
【記者 邱淨/綜合報導】
近年皮拉提斯這項運動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因為進行方式和瑜伽有雷同之處,民眾時常將兩者混淆,在如何選擇上有疑慮,但其實瑜伽和皮拉提斯對身體益處和鍛鍊的部分都是有區別的,應視自己的需求以及能力再決定嘗試哪一項運動。
【記者 陳寶儀/嘉義民雄報導】
在民雄的田野之間有一座隱藏其中的咖啡館,因為其建築風格清新,是放鬆休閒的好去處,而咖啡館業者懷著對家鄉和親人深厚的情感,致力於讓更多人看見這片土地,不僅舉辦講座,還推出一系列友善土地的措施,希望永續發展,讓這裡成為與世界連結的窗口。
【記者 陳怡秀/嘉義市報導】
由嘉義市觀光協會及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首度合辦的嘉義咖啡節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功結束,活動包括咖啡策展、職人體驗、主題講座等,呈現出嘉義風格獨特的咖啡文化,許多民眾及在地業者共襄盛舉,期許能推動嘉義咖啡產業發展。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溪口報導】
來到嘉義縣溪口鄉,可以看見「白色海浪」的特殊景象。儘管身處於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何氏夫婦依舊堅持以手工的方式拉製麵線。手工麵線的材料簡單,但每天都需要根據天氣,調整製作麵線的節奏,才能做出最好吃的麵線。
【記者 蔡沐芸/嘉義溪口報導】
隱身幽靜的溪口一隅,溪口鄉文化生活館富設計感的外觀與顯眼的紅磚色,讓它成為溪口的隱藏版地標。除了亮眼的造型,溪口鄉文化生活館還是一座環保節能的綠建築,同時身兼溪口鄉文化保存與提供民眾學習空間的使命。
【記者 周家緯/嘉義布袋報導】
菜脯是平價美味的家常配菜,但你知道嗎?全台近九成的菜脯都產自嘉義縣布袋鎮,由於土壤、氣候環境,與配合早期一鄉一特色政策的天時地利人和下,讓布袋成為生產菜脯的重鎮,即使經過不少產業變遷,布袋依舊是全台最大的菜脯產區。
【記者 邱淨/嘉義朴子報導】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許多產業都走向科技化,現在「運動」也跟上了腳步,在嘉義縣立田徑場內,通過廖俊儒教授等人的努力下,建立科技運動館,館內結合智慧科技,讓民眾嘗試全新的運動方式,透過智慧化的數據紀錄,也讓運動效率更上層樓。
【記者 陳寶儀/嘉義雲林報導】
當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忙碌且壓力大,泡腳是一個緩解疲勞,放鬆身心的好選擇,除此之外還具有保護心血管,促進身體循環等多種好處。在雲林就有一間將泡腳與觀賞夜景,以及飲食咖啡等多種元素融合的園區,讓客人能在泡腳養生的同時享受多元服務。
【記者 董凱勳、陳鈺婷/嘉義縣報導】
臺灣人食用檳榔已是一段漫長的時間,政府不斷宣導吃檳榔對於身體的危害,也讓檳榔食用人口緩慢下減,購買方減少,促使了檳榔產業的轉型,從小型檳榔攤到檳榔農都有所影響,而此時有些人找出檳榔的其他用途,檳榔不是只能吃,也能成為創意的展現。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嘉義報導】
你有運動習慣嗎?台灣民眾的運動風氣並不興盛,不僅影響到身體與心理健康,也連帶造成醫療資源負擔。政府雖祭出各式體育推廣活動,負責執行的地方體育會卻面臨經費問題,但不論有沒有活動,只要有意願,從簡單、輕鬆的運動開始,起身運動吧。
香氣旅行 有機玫瑰綻放中
【記者 陳鈺婷/嘉義番路報導】
民眾對於嘉義基本的認識,大概是木材、茶葉、火雞肉飯,較少有人知道在阿里山山腳下,有一座玫瑰莊園。臺灣氣溫起伏不定,導致種植玫瑰有些困難,而病蟲害更不在話下,但阿里山下的玫...
【記者 王仲愷/嘉義報導】
TRPG的全稱為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主要遊戲玩法是讓玩家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角色,並在架空的世界中進行冒險。而TRPG不只是作為一種遊戲,在玩家群體中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群文化,隨著近幾年網路社群平台的興起,TRPG也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之中。
【記者 王思穎/嘉義番路報導】
2023年初,台灣自產藍莓成功在嘉義縣阿里山腳的牛埔仔農場結果,上架在便利商店等各大通路,讓全台灣民眾都能吃到在台灣栽種出來的藍莓。而藍莓種植的成功對嘉義縣也別具意義,近幾年更積極推廣智慧農業,從溫網室農作物開始,努力落實智慧農業的普及化。
【記者 董凱勳/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區的圓環附近有間特殊的咖啡廳,因為它不只是咖啡廳,而是遊客與附近居民的感情交流站。在這裡吸引人們光顧的不只是老闆親手烘的咖啡豆與咖啡,更多的顧客是被店家滿滿的人情味所吸引,而一直到現在這個屬於大家的咖啡人情轉運站仍在持續著。
【記者 郭定璿/台南鹽水報導】
鹽水國小軟式網球隊睽違九年將再度代表台灣赴日參賽,在少子化的影響下逆勢而上,教練秉持著「品格優先」以及「先喜歡網球」的帶隊方針,期許球員找到值得努力、值得驕傲的事情,才能刻苦付出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記者 董凱勳/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有間特別的咖啡廳,門口擺放著一台攤車,而它就是咖啡廳的前身,更是店長大學時期夢想實踐的第一步。在擁有店面之前店長都是推著攤車在街邊販賣咖啡,開設咖啡廳後更是將它擺放在店門口,時刻提醒著自己仍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
【記者 陳怡秀/嘉義鹿草報導】
南部地區水情嚴峻,行政院農田水利署於 2022年12月頒布實施的嘉南地區明年1期作全面節水措施,嘉義縣鹿草鄉因此無法灌溉農田而改為種植向日葵,不僅有增加地力的效果,更美化鄉里環境,並且帶來了許多觀光人潮...
【記者 江恩琪/嘉義中埔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是台灣板栗最大的產地。由於板栗在種植過程中,從幼苗到果樹收成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且一年只有秋季才有收成,造就台灣的板栗可說是較為珍貴的「千果之王」。除此之外,板栗不僅是我們在夜市常見到的糖炒...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嘉義新港報導】
輕艇常被大家認為是危險的水上運動,嘉義縣輕艇委員會努力想要打破大眾的刻板印象,推廣輕艇,同時在各級學校設立輕艇校隊,培養選手。而今年嘉義縣全縣運動會也首次將輕艇納入比賽項目,比賽地點選在去年剛整修完...
【記者 陳鈺婷/嘉義市報導】
嘉義的小巷弄內,藏有許多木製的老建築,隨著時間的流逝,廢棄在原地無人使用。目前嘉義市推動各式老屋重建的企劃,例如舊屋力計畫等,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到嘉義,修復老宅,在歷史與創新之中,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記者 王仲愷/嘉義東石報導】
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溼地具有豐富的濕地生態資源,也是許多保育類候鳥的棲息地。返鄉青年蔡恭和將家鄉漁塭改建成休閒漁場,除了把觀光體驗活動與在地產業相互結合外,也積極推動生態保育活動,讓遊客也能更了解鰲鼓溼地...
【記者 張允軒/台中報導】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繳出兩勝兩敗成績。雖然最後無緣八強,不過全隊上下從起初的集訓到正式比賽,都展現了絕不服輸的精神。中間或許有賽程安排帶來的挑戰,或著是首戰輸球後面臨非贏球不可的龐大壓力,中華英雄們...
【記者 陳鈺婷、董凱勳/嘉義中埔報導】
嘉義中埔過去曾被稱為檳榔的家,擁有全臺灣檳榔種植面積之冠,而在檳榔產業逐漸沒落的情況下,原為種植檳榔的田地被廢棄,成為長滿雜草的荒地,而這些廢棄土地的再利用、重生,成為許多中埔鄉民不斷努力的目標...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嘉義水上報導】
健行是現代人常進行的運動項目之一,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同時也能聊天聯繫感情。嘉義縣水上鄉每年春天舉辦「健行嘉年華」,邀請大家出門運動,今年的報名人數更高達600名,鄉民們呼朋引伴走出家門,一同...
【記者 范姜采晴/嘉義民雄報導】
112年新竹全中運的網球場地工程疏漏引發體育界的關注,場地的問題不只會影響選手在賽場上的發揮,還可能因此受傷。除了比賽場地,訓練場地的環境也非常重要,而場地的維護不只需要經費支持,平時更需要使用者的愛...
【記者 王思穎/嘉義市報導】
2022年11月,台灣第一部提供口述影像版的院線電影上映,是台灣在口述影像服務上的里程碑。口述影像使用文字描述影像畫面,讓視障者能夠一同參與各類型的文化活動。同時口述影像除了服務視障者外,也能讓一般民眾對...
【記者 陳鈺婷、董凱勳/嘉義布袋報導】
嘉義布袋的鹽場,於2001年廢曬後,時隔7年重新曬起鹽巴。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到曬鹽以及學習鹽的知識,鹽場提供DIY體驗,讓民眾能夠實際體驗踩在鹽田中的感覺,除此之外,也會有鹽田生態的課程,在玩...
【記者 郭定璿/嘉義市報導】
藤球又被稱作「腳踢的排球」,對許多人來說是較為陌生的一個運動項目。知名度低不利於人才培育以及贊助,但也因此造就了低競爭的環境,讓藤球入門門檻相對較低,不僅創造升學機會,也提供其他項目選手轉換跑道的選擇。
...【記者 王仲愷/嘉義市報導】
去年十月開始一個名叫「All In合作社」的團體,發起在嘉義in89豪華影城舉辦小眾藝術電影的包場活動,也會邀請講者與觀眾進行映後座談,主要是為在缺乏藝術電影放映環境的嘉義地區,提供民眾能有更多元的觀影選...
【記者 張允軒/嘉義報導】
啦啦隊文化是台灣運動賽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過近年來運動賽場上卻時不時發生啦啦隊員工作安全的問題。啦啦隊員們除了在場上被球迷隨意觸碰之外,在場下甚至遭到跟蹤回家。要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球迷必須尊重啦啦...
【記者 陳鈺婷、董凱勳/嘉義市報導】
嘉義有許多獨立書店、圖書室,這些店家豐富嘉義的藝文色彩。每家店會有自己的特色,講述嘉義的歷史、或許是老闆分享生命經驗,也有些店,不似獨立書店、獨立圖書室,但都值得路過嘉義的旅客們,藉由實際走訪來一...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雲林東勢報導】
「嘿呦嘿呦拔蘿蔔」你聽過這首兒歌嗎?雲林縣東勢鄉是全台最大的胡蘿蔔產地,也是每年「國際台灣胡蘿蔔日」的舉辦地,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今年「萬人拔胡蘿蔔」的活動吸引許多親子來參加,不僅體驗拔蘿蔔的...
【記者 江恩琪/嘉義民雄報導】
樂齡人士健康老化是許多人重視的問題之一,樂齡運動教練給予老年人運動指導,不但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帶領國内的老年人更注重健康老化。而預防健康問題更勝於就醫,所以需要專業的教練在細心的運動指導下帶...
【記者 陳怡秀/嘉義民雄報導】
稿頭: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社區曾經是盛產蓮藕的地方,如今卻因年輕人不願接手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與進口蓮藕的競爭而逐漸沒落,藕農也面臨缺乏人力與缺少銷售通路的困境,如何延續這項地方的傳統產業是社區居民面臨的...
【記者 范姜采晴/嘉義台東報導】
木虌果,又名刺苦瓜,因富含大量的營養素而被稱作「來自天堂的果實」。木虌果含有大量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對眼睛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而它不只是可以入菜的食材,果實內假種皮的營養更是加工時最常萃取的成分,...
【記者 陳鈺婷、董凱勳/嘉義大林報導】
現今有些失能者、高齡者,是由親人在家進行照護,而嘉義縣大林鎮的互助據點創立,不僅是提供年長者或是失能者一個交流的場所,更是給家庭照顧者有可以休息的場所,讓他們在照顧家人同時,也能兼顧自己身心靈的...
【記者 郭定璿、王思穎/雲林北港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CiirBEygU&ab_channel=ENewsCCU
片長:2分49秒
雲林縣北港鎮是燈會的發源地,也是著名媽祖廟-...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綜合報導】
現場轉播,使無法去現場參與賽事的觀眾可以透過電視、手機等3C用品,隨時隨地觀看全球的精彩賽事。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學校注重學生轉播團隊的人才培育,並投入大量經費與師資,體育署也十分支持,並給予學校補助。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溪口報導】
位於嘉義溪口的長義閣掌中劇團,創立至今已經有七十八年的歷史。近年來,劇團除了維持傳統布袋戲演出,也嘗試結合在地與現代元素,發展出更被現代人接受的表演模式。同時,讓布袋戲走入校園,讓孩童認識布袋戲藝術,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願意傳承這項傳統技藝。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民雄報導】
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後,老年人議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能讓人老年生活更健康、愉快。現在有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打造的運動中心,使用與AI或油壓裝置結合的運動器材,讓老年人在操作時可以更方便,動作也能更準確。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嘉義報導】
2022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在12月16日正式開幕,今年迎來第三十周年,去年因為疫情停辦,今年主辦單位擴大邀請參加團隊,希望可以集合全台的樂旗隊,一起扣合這次的主題「嘉管三十 生聲不息」,將嘉義管樂節的精神延續下去。
【記者 周家緯/嘉義中埔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農會成立中埔穀倉農創園區,活化舊有閒置穀倉群與中埔鄉農會金蘭辦事處,園區內包含精心布置的綠美化與裝置藝術,以及極具懷舊氣息的舊穀倉,且園區坐落於交通幹道的路旁,民眾可順路一遊或作為暫時休憩的場所。
【記者 蔡沐芸/嘉義中埔報導】
絲瓜是中埔最大宗的農作物,嘉義縣中埔鄉農會除了聘請教授為農友授課,更推出保養品品牌,並開發一系列絲瓜水保養品,如今已經是代表中埔鄉的特色產品。部分農友也發展休閒農業,在當地推廣、教育絲瓜有機種植的理念。
【記者 李品萱/嘉義民雄報導】
彈力帶是一種運動器材,可以隨身攜帶,同時能隨時隨地使用,且適用人群廣泛,男女老少都能使用,是現代人在忙碌生活中的運動好選擇。彈力帶除了單獨使用,也能搭配其他運動,或是多人一同運動,多元的運用方式,讓運動可以變得更有趣。
【記者 林咏臻/嘉義溪口報導】
法式滾球是一項門檻低、容易上手的低強度運動,講求準確與專注,適合各種年齡層。嘉義縣溪口鄉游東社區失智據點在去年引進法式滾球,鼓勵長輩一起運動,並在運動的同時增進心智能力,長輩們從零開始練習,組成滾球隊參與各級賽事,從中找回自信。
【記者 黃伈妙/嘉義民雄報導】
在女僕咖啡廳中,服務生會穿著女僕裝服務顧客,每逢特殊節日時,也常常會有女僕裝以外的主題裝扮。在人們的印象中時常會認為女僕咖啡廳是「御宅族」才會造訪的地方,但現在也越來越多家庭或者女性顧客光顧女僕咖啡廳。
【記者 范姜采晴/雲林水林報導】
雲林水林是台灣蕃薯的第一大產地,但產業面臨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蕃薯公路的成立就是為了幫助農民們可以保障自己的利潤。地瓜加工產品雖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對農民來說不好製造。而如何透過加工吸引年輕人回來就業,是水林地瓜產業鏈的大課題。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嘉義竹崎報導】
竹崎是台灣酪梨第二大產地,種植近二十種不同品種,儘管也有國外來的進口酪梨,但台灣酪梨的品質優良,消費者們還是更喜歡台灣本土種植的酪梨。近年來酪梨也有許多多元又新奇的創新農產品以及新吃法,農民和農會也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夠品嘗到酪梨的美味。
【記者 林咏臻/嘉義民雄報導】
視障人士因為生理因素,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較少,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於1999年創立,招募視障人士及陪跑員,希望藉由陪跑員的幫助讓視障朋友一起出門跑步,多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也藉此離開封閉的環境,認識更多新朋友。
【記者 李品萱/嘉義市報導】
由於時代變遷,近年來許多中藥行都嘗試轉型,將自身經營的中藥結合不同元素,進一步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希望藉由創新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中藥這項古老智慧,願意從不同角度的中藥相關產品,看見中藥行不一樣的可能性。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民雄報導】
由於青蛙富含蛋白質且容易取得,是臺灣早期農業社會中常見的食材。近年來,因為經濟發達、飲食習慣轉變,青蛙料理並不常見。民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中販賣青蛙料理的店家,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烹飪,保留最鮮美的味道。
【記者 范姜采晴/嘉義民雄報導】
近年來因為科技進步,許多選手在日常訓練中會搭配運動科技的輔助,數據化地找出自己的問題點。同時,教練在訓練選手的過程中會結合運動科技的分析,調整訓練方向或加強弱點,並結合自身的經驗與研究指導選手,有效提升整體訓練的效率。
【記者 黃伈妙/嘉義民雄報導】
近年來,人像攝影創作已經不再是遙遠的藝術照、形象照,或者是全家福等正式照片,越來越多人喜歡在鏡頭面前展現自我與美,無論長相、風格,在鏡頭下都能獲得不同的詮釋,甚至是日常常見的物品,也能成為發想人像創作的題材。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水上報導】
嘉義水上是臺灣仙草的主要產地之一,今年嘉義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召集志工,一同營造出紫色仙草花海,希望在過程中可以讓社區長者出門活動,提高社區向心力,並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同時,地方仙草產業也進行創新,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水上的仙草產業。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嘉義報導】
稿頭:物理治療不僅能運用在術後恢復,在生活中物理治療也能當作日常保養,包括運動員在運動前後能夠以運動按摩放鬆肌肉、預防傷害。在現代社會中,工作、學習常常需要久坐,也十分容易造成身體部位痠痛,物理治療也能舒緩人們的不適。
【記者 蔡沐芸/嘉義朴子報導】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從2021年開始舉辦「文化餐桌」活動,將朴子在地文化融入用餐席間,讓民眾透過飲食認識背後獨特的歷史脈絡。這次在11月20日與朴子數位漫步計畫合作舉辦的「朴溪食染」活動中,以朴子溪為主題設計新菜單,讓民眾「品嚐」朴子溪。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太保報導】
無痕飲食行動逐漸受到關注,今年嘉義女兒節再次與好盒器合作,全園區禁用一次性餐具,並提供食器租借的服務。食器租借的步驟簡單,後續清洗流程也遵循政府相關規定,提供民眾安全、便利的服務,希望藉由食器循環的推行,讓更多人將無痕飲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嘉義市報導】
小城咖啡實驗計畫於十一月開始,超過二十家獨立咖啡店加入,每間店都推出自已研發的嘉義特調飲品或是特製餐食,也在共同主持的店家中辦了特展,讓沒有時間跑完所有店家的民眾,也能透過展覽去了解所有店家的嘉義特調,以及他們的創作故事。
【記者 張允軒、黃柏彰/嘉義台南報導】
以往為鄰里聯絡感情中心的傳統雜貨店,由於量販店的進駐、消費型態改變等因素不復以往興盛。不過年輕一輩回鄉接手傳統雜貨店,並加入數位科技、咖啡等元素與雜貨店融合,讓傳統雜貨店用現代化的方式經營,並在數位科技與咖啡的結合後與顧客產生更多情感聯繫。
【記者 陳怡秀、江恩琪/嘉義市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估算,台灣在未來的46年,失智人口數將以平均每天增加36人的速度成長。失智者的照護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嘉義市長安園希望透過規律的時間作息與豐富的課程安排,以喚醒失智長輩們以往熟悉的生活方式。
【記者 張允軒、黃柏彰/中正大學報導】
中正大學三十三週年校慶完美落幕,睽違兩年舉辦的創意啦啦比賽也重新點燃戰火。各系啦啦隊成員大多由新生組成,每位成員展現自己最好的成果,最終由企管地環資工聯隊以不到一分的差距奪得冠軍,為創意啦啦競賽以及中正校慶畫下完美句點。
【記者 陳怡秀、江恩琪/中正大學報導】
今年中正大學迎來了第三十三週年校慶,校方也陸續推出許多慶祝活動,邀請師生與校友們前來參與,共同祝賀中正大學生日快樂,活動現場氣氛熱鬧。晚上更有大家所期待的精彩煙火秀,期望在美麗煙火的綻放下,中正大學能夠走向新高峰。
【記者 張允軒、黃柏彰/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立棒球場於1996年建造完成,整體設備均在水準之上。但在2015年時,卻發生了韓國職棒二軍在嘉義縣球場練習,造成球員受傷的意外,也讓外界開始關注球場設施老舊的問題。近年來,嘉縣政府也陸續投入資金盼能翻轉嘉義縣立棒球場的形象。
【記者 周家緯/嘉義縣報導】
綠肥作物為一種友善環境的施肥方式,兼具多項優點,但民國60年代後,化學肥料被廣泛利用,綠肥作物面積銳減,同時台灣的土壤狀況也慢慢隨著長時間的化肥使用疲乏,綠肥雖可以幫助改善土壤環境,但卻無法為農民帶來收益。
【記者 陳怡秀/嘉義民雄報導】
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美」的需求越來越高,帶動了美容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美甲更是成為許多人展現魅力與美感的配件,也因為喜愛美甲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吸引許多兼具時尚、創意與美感的人,投入這個需要細膩用心的行業。
【記者 江恩琪/中正大學報導】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性的運動慶典,第三十三屆奧運也將在2024年,於法國巴黎舉行。歷屆奧運的主辦國會新增不同的運動項目,使越來越多的運動被列入奧運賽事,像是近年來新增了滑板以及霹靂舞等,吸引更多年輕世代關心以及參與奧運賽事。
【記者 徐建樺/嘉義市報導】
台灣的飲茶文化逐漸盛行,而如何正確的喝茶本身就是一門學問,不論是作為商用茶的手搖飲料,或是作為精緻茶的傳統沏茶都有需注意的事項,而飲茶能夠帶給人體的幫助、茶葉內所含的營養價值及飲茶的禁忌也是重要的資訊。
【記者 陳怡秀、江恩琪/嘉義市報導】
隨著高齡世代的來臨,越來越多長者會在乎自身的身體健康與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嘉義市長青園提供許多豐富多元的課程與活動,讓長輩們願意走出門,除了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增加社交及與人互動的機會,是一個充滿歡笑、健康與人際的地方。
【記者 張允軒、黃柏彰/嘉義市報導】
位於巷弄間的傳統冰果室是許多人兒時的共同記憶,也因為現代人消費習慣的改變而逐漸式微。即便如此,仍有業者選擇保持原來的老招牌、老菜單,傳承上幾代經營者留下來的元素,也試圖向大眾傳達專屬於老時代的美好回憶。
【記者 陳怡秀/嘉義市報導】
寵物友善餐廳成為現代人帶毛小孩出遊時的新選擇,不僅提供了友善動物的環境,讓寵物與飼主能一同入內,更可以提供寵物鮮食餐給毛小孩,讓寵物們能與主人一起享用美食,同時也希望大家在與寵物玩樂時遵守店內規矩,共享美好時光。
【記者 張允軒/嘉義朴子報導】
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給了無論是科班球隊,還是社團球隊一個表現自我的舞台。球員揮灑汗水的背後,有著辛勤的訓練、強烈的隊內競爭,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在球員下了場,還可以運用在棒球場上學到的精神,去面對未來一切事物,讓自己更成長茁壯。
【記者 黃柏彰/嘉義市報導】
後疫情時代所有產業皆陷入低迷,因花卉業不如餐飲業及生活必需品類的業者需求來的高,所以對花卉業者的衝擊尤其嚴重。在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政府也只提供微薄的補貼金,許多花卉業者紛紛不敵景氣低迷帶來的損失而選擇停業。
【記者 江恩琪/中正大學報導】
運動場上的選手往往必須保持著最佳的狀態去迎戰,無論是在場上或場下發生任何運動意外,總有像天使般的一群人為運動選手們待命,給予他們最迅速的處理,讓他們發揮最好的狀態。運動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就是「運動防護員」。
【記者 黃柏彰/嘉義市報導】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背景下,民眾開始探索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的方式,無包裝商店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產生,但便利的連鎖商店、大賣場街坊林立,民眾往往不會選擇到特定地點購買商品。如何在廣大的市場中存活便成為業者需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