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無包裝商店興起 落實環保理念

發布日期 : 2022-10-08

【記者 黃柏彰/嘉義市報導】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背景下,民眾開始探索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的方式,無包裝商店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產生,但便利的連鎖商店、大賣場街坊林立,民眾往往不會選擇到特定地點購買商品。如何在廣大的市場中存活便成為業者需面對的課題。

垃圾量多成無包裝商店靈感

從起床那刻起到一天結束,您有好好計算自己製造出多少垃圾嗎?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去年(2021)來到大約1000萬噸。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0.6公斤的廚餘,以及428.5公斤的垃圾。而每年估計有800 萬噸的塑膠製品流入海洋,相當於每一分鐘就有一個垃圾車的量倒入海洋,其中多數是塑膠包裝。「無包裝」商店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催生的。顧名思義就是商品以沒有包裝、以民眾自行攜帶容器購買商品的消費模式。

嘉義就有一家由台北返鄉青年創立的無包裝商店,進入店裡映入眼簾的是一罐一罐裝滿食材、調味粉或洗碗精等生活用品的玻璃罐,客人需先攜帶自己的容器,並依照自己的需求將商品裝到容器中,再到櫃台秤重完成購買。

「當初會想要回來嘉義開這家店是因為我們之前在台北生活,那裡連倒垃圾都需要購買政府提供的垃圾袋,所以那個時候為了省錢,就開始到無包裝商店購買一些東西,而且因為它(無包裝商店)是可以選擇自己要的量,對要開伙的人來說也很方便,所以我就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沒有負擔的,也想要將這樣的理念帶回嘉義。」無包裝商店創立者張小姐說。

1

民眾可依自己喜好裝取商品。【記者 黃柏彰/攝影】

無包裝推廣有難度 需消除疑慮

創立者張小姐表示在嘉義沒有太多的倒垃圾規範,就算沒分類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普遍缺乏環保意識且很少人接收過無包裝商店這個較為獨特的消費模式。嘉義民眾郭小姐就表示自己從來沒聽過無包裝商店,並說:「我覺得想要減少垃圾的這個理念很不錯,但現在商店滿街都是,如果只是為了要煮飯還要跑到特定商店做購買的話會覺得不太方便。」對於嘉義民眾來說,裸賣概念仍然陌生,因此要在嘉義推廣是有些困難的。

無包裝商店的共同創立者詹小姐也發現,有些長輩在進入無包裝商店時看到玻璃罐而不是大賣場的密封包裝或大型冰櫃時,也會有食材保存上的疑慮。但業者也同時澄清,雖然裸賣商品會有無法避免的問題,例如在進貨時發現米蟲夾雜在商品中、無法販賣大量需低溫保鮮之食品等,但在賣給消費者之前皆有做好檢查,也有在玻璃罐上註明製造日期以及保存期限,並定期檢查食材的保存狀況,在新鮮度方面是沒有任何疑慮的。

2

食材多以玻璃罐保存。【記者 黃柏彰/攝影】

在撇除便利性與食材保存的問題後,創立人張小姐認為,民眾有沒有環保概念仍然是最大的問題。但業者仍抱持著正面態度,「其實我覺得要讓民眾接受這樣的購物模式是有機會的,像我們跟老人家解釋這樣的模式他們是聽得懂的,因為在以前的年代,他們也只有雜貨店可以選擇,那個時候雜貨店的營運模式就跟現在的無包裝商店是一樣的,民眾也得帶自己的容器或購物袋到店裡來購買商品。」

與政府合作宣傳 環保融入生活

在嘉義在地人普遍不知道無包裝商店的存在及理念的情況下,創立者張小姐仍然抱持著正面想法,認為有機會能透過與政府機關合作多加宣傳的方式,讓民眾能認識這樣的消費模式。

「我們當初創立這家店的時候就打算以長期經營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的理念了,老實說我覺得民眾是可以接受的,但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如果環保理念像是一個同溫層,我們希望可以藉由多加宣傳的方式,讓這個同溫層變大,讓環保理念不知不覺融入在生活中。」

而共同創立人詹小姐也補充到:「我們希望無包裝商店能像便利超商據點一樣普遍,讓更多民眾成為我們的客群。我們也有在環保市集擺攤、跟環保局洽談,就是要讓更多民眾知道原來有無包裝商店這麽不一樣的消費模式。」

3

店內也有提供容器供民眾購買。【記者 黃柏彰/攝影】

凸顯理念 營利與理想兩全

隨著國人環保意識提升,有不少無包裝商店及環保政策隨之而出。但現代人消費模式逐漸往便利性發展,民眾普遍還是選擇較好取得的管道購買商品,因此像無包裝商店此類的店家還是得靠宣傳等方式凸顯自己的理念,進而達成營利與理念相輔相成的經營模式,並期望更多人投入其中。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