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平板風氣盛行 電子化未來走向

發布日期 : 2022-10-08

【記者 陳寶儀/中正大學報導】

近年來隨著疫情的變化,或是政府對於中小學,「生生有平板」計畫的推動,都使平板更加廣泛地應用在學生族群中,而大專校園內,由於科技的便利性,使平板成為學生普遍選擇的學習工具,新趨勢下教師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在教學方式及教材使用上也有相應的考量。

作業更方便 大學生平板普及化

平板擁有人數,在2022年的台灣社會中已經趨於大宗,根據DATAREPORTAL發布的《Digital 2022:Taiwan》數據顯示,在2022年16至64歲使用網路的人中,已有42%的民眾擁有平板電腦,普及率接近台灣社會的一半,可見平板風氣盛行已經成為社會現象。1

在2022年的台灣社會中,已有42%民眾擁有平板電腦。【記者 陳寶儀/擷取自    DATAREPORTAL《Digital 2022:Taiwan》】

大學生對於平板的需求自然不可忽視,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四年級柳青諼表示,當初購買平板的動機,除了是受到同儕的鼓勵外,更多的是因為使用平板可以節省寫筆記的紙張,具有較高性價比。而日常較多使用平板寫筆記或看電子書,以及完成報告等活動。國立中正大學財法系三年級的賴柏翰,對於購買平板的動機則表明,受到YouTuber分享的使用技巧及心得的影響,加上平板可以完整收納大學四年的筆記,才進行購買。而平時的用途同樣是為寫筆記的工具,及觀看影片使用。

平板環保便攜 使用恐分心及傷眼

平板的廣泛應用,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對於使用平板的效益,則呈現優缺並存的現象。柳同學及賴同學均認為,使用平板的好處是提供了便攜性以及節省購書費用,日常出行使用輕薄便攜的平板代替厚重的原文書及實體課本,也可靈活運用網路資源,減少紙張的使用,達到環保效果。

但是平板的運用所帶來的並不盡然都是優點,使用平板學習會有相應的耗材支出,與之配套的工具還有電子筆,及專門寫筆記的應用程式。柳同學認為,平板作為電子產品存在故障的可能,一旦損壞並送去維修,對於日常學習及活動會產生諸多限制與不便。賴同學指出,長時間使用平板會引起眼睛酸澀,以及電子產品誘惑因素多,可能導致同學分心不能專注。

根據《換日線》校園大使柳欣汝,對於身邊同儕及朋友發放調查問卷,所製作的統計圖可知,學生使用平板的正面效益大多為:方便寫筆記(88.6%)、日常攜帶簡便(88.1%)及節省影印材料和費用(84.7%)。而其帶來的負面效益排名前三的是:用眼疲勞(73.9%)、學習容易分心(40.3%)及上課容易分心(32.4%)。需注意的一點是這份問卷並未使用嚴謹的科學方法設計和抽樣,但大學生使用平板的效益仍能從中看出一二。

23

填寫調查問卷的大學生中,認為使用平板帶來的正面及負面效益。【圖片來源 授權自《換日線》數位學習世代(下)筆電、平板輔助學習,效果是好是壞?大學生分享「私房訣竅」資料統計、圖片繪製:柳欣汝】

學生學習新趨勢 師生溝通成關鍵

近年來平板逐漸普及,而在大學課堂上,學生們使用平板的現象也引起了老師們的關注。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老師楊翰勳表明,在近幾年的教學生涯中,的確發現學生使用平板人數增加,並認為這是因應時代進步下的趨勢,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也歸因於平板方便快速、攜帶簡便。但老師對於平板是否能完全代替紙本,則持保留的態度,認為平板面積有限,無法同時檢閱大量資料即為其限制。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老師賴柯助指出,若以實體授課為例,以及數位學習的形勢下,可以支持同學使用平板學習,前提是與學生溝通、說明清楚使用目的及規範,並得到相應的允諾,這樣可以使學習效益最大化。

4

中正大學的電子產品體驗處,學生在試用平板手機等設備。【記者 陳寶儀/攝影】

電子化難取代實體 兩者各有所長

面對教育新現象,學生學習新方式,教師們對於未來教學方向,以及教材電子化的可能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考量。楊翰勳老師說明,無論是實體教材還是電子教材都各有所長,但電子教材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其版權問題,並且仍需考慮到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平板,所以兩種方式無法絕對的擇一。而平板普及對於教學方向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教學內容固定,且平板存在它的侷限性,像實驗等硬體課程便無法使用。而賴柯助老師也表明,支持同學在上課前從Ecourse2上,先行下載預習或參考文獻到平板上學習,這樣有利於強化上課效果,並且就呈現形式多樣化,以及起到輔助功能等方面來看,可使學習更有效益,認為應使用電子教材搭配實體教材進行教學,整體而言對於未來電子化的方向呈現正面與肯定的態度。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