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後疫情時代來臨 花卉業受衝擊

發布日期 : 2022-10-15

【記者 黃柏彰/嘉義市報導】

後疫情時代所有產業皆陷入低迷,因花卉業不如餐飲業及生活必需品類的業者需求來的高,所以對花卉業者的衝擊尤其嚴重。在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政府也只提供微薄的補貼金,許多花卉業者紛紛不敵景氣低迷帶來的損失而選擇停業。

受疫情影響 花卉銷量衰退

近年來,疫情在世界各國肆虐,造成國內外航班的停擺、各種大小活動取消,各個產業皆陷入低迷的景氣。而台灣的疫情大約從2020年的三月開始逐步升溫,偶爾爆出的群聚感染讓民眾陷入恐慌,不僅盡可能減少外出,大型活動也嘎然喊停,時常出現在活動會場作為妝點的花卉,銷售大受影響。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花卉及其種苗2020年1-2月出口量較前年(2019)同期衰退15.4%,主要大幅衰退品項為洋桔梗(切花類)、文心蘭(切花類)及國蘭,分別衰退32.3%、24.6%及21.6%,新冠肺炎疫情已嚴重影響臺灣花卉出口。雖然相較於以往,2022年的現在疫情逐漸趨緩,但園藝花卉業職業工會的理事長陳美靜仍表示,目前的國內外市場銷售額大約只恢復疫情之前市場的三分之一,產業仍處低迷。

而陳理事長同時也表示,銷售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能分「國內市場」及「國外市場」做分析,通常整個花卉業約有八成的產品運至國外銷售,因疫情肆虐,國外航線的運費變為原本的三倍之高,許多花農負荷不了昂貴的運費紛紛歇業。至於國內市場則佔了約兩成,「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生產方,而是在市場端出現了問題,疫情底下,民眾都不出門逛花市,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花農的產品自然賣不出去。」

1

精心照顧的火鶴盆花,可能因疫情而大量滯銷。【記者 黃柏彰/攝影】

花卉國內外訂單稀 政府補助少

相較整體花卉業瀰漫低迷景氣,個別的生產端業者也非常有感。種植火鶴盆花的園藝業者黃永順就表示,自從疫情開始以來,總銷售額大約損失了八成。相比國外出口的文心蘭及切花,黃先生主要種植的盆花不能出口,因此市場全部仰賴國內大型花市的訂單,他表示:「原本的銷售端台北花市及田尾花市因為疫情全部沒開,大約有八成到八成五是仰賴這些,人不出來(逛花市),我們的貨也就賣不出去。」

雖然政府有提供花農們補貼,但業者黃永順就表示自己每年能拿到的補貼金只有微薄的兩萬元,而他也同時表示政府其實沒有很重視花卉產業,因為其相較於民生物資及生活必需品重要性是小的,也不如高科技產業能賺取高額利潤。因此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政府僅提供少量補貼金及偶爾舉辦小型活動促進民眾買花的契機,並無實質且長期的行銷方法能幫助國內花農度過難關。

2

農民盼政府提供援助,恢復以往花卉銷量。【記者 黃柏彰/攝影】

與電商合作 盼能提升營業額

在看似毫無希望的花卉市場,仍有花農想盡辦法尋找客源,試圖提升銷售額,業者黃永順就表示,雖然現在無法將貨賣至花市此種規模較大的市場中,但在現代市場多元的狀況下,就萌生了與電商合作的想法。

而他也補充到,「這種通路是走投無路的下下策。」雖然這種銷售模式能些許提升營業額,但同時也有相對應的兩個缺點。一是電商其實無法提供長期且穩定的銷量,通常是賣家有需求時才會與花農合作。二是電商的物流費用過高,會讓想合作的花農壓縮到應該有的利潤。這樣的因素就會導致花農只能壓縮自身產品的品質,以較低的成本應對較低的買賣價格。

3

花農努力栽培,抵抗疫情困境。【記者 黃柏彰/攝影】

花卉產業偏弱勢 望政府減輕負擔

相較於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產業類別,花卉類在購買上就略顯弱勢,而園藝花卉業職業工會理事長陳美靜就說:「我認為要讓產業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就需要增加整體國人買花的機會。」而她也呼籲政府機關為產業制定長期的推銷策略,為產業帶來改革。

「其實台灣的花卉產業相較於國外是沒有競爭力的,政府課的關稅比其他國家都還要來的高,在品質一樣的狀況,國外的買戶當然不會買台灣的。」至於國外市場方面,陳理事長則希望政府能降低航運運費或給予花卉產業關稅減免,讓原本就處弱勢的花卉產業在國際市場中也具備競爭力。

疫情的蔓延造成花卉業難以生存,但花農們仍抱著正面想法,期望開發與原本截然不同的市場,而同時也呼籲政府與農民合作,共同創造長期且有效的行銷策略。

瀏覽數: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