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擬設學士後醫 背後挑戰多
【記者 蔡沐芸/中正大學報導】
去年國內三所大學藉由衛福部釋出的公費生名額,新設學士後醫學系;而中正大學也希望能運用周邊醫療資源,申請設立學士後醫學系,並已在校務會議中通過,持續籌備中。然而學士後醫學系與公費制度的結合,長久以來遭到許多質疑。
培育跨領域醫師 提升雲嘉醫療力
今年國立中正大學理學院提案在校內成立醫學院,增設學士後醫學系,目前已在校務會議中通過。國立中正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籌備委員會副執行長李政怡教授表示,希望成立學士後醫學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期盼能提升雲嘉地區的醫療能力。雲嘉地區並非缺乏醫院,而是缺乏和學校有良好互動的醫學中心(註一),能和醫院相輔相成,提升整體醫療量能。
李教授表示,由於設立一般6年制的醫學系所需資源較多,無法在短期內達成,因此先以4年制的學士後醫學系來起步。學士後醫學系與一般醫學系不同,希望招收不同領域的人才,培養出未來能夠從事研究的跨領域醫師。李教授表示,學生的跨領域進修不一定要往疾病治療方面深入,如何增加與鄉民的互動、制定醫療管理或調整醫療法規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向。李教授說:「我們也是可以培育『醫師科學家』,只是我們這個科學家是指『社會科學』。」
中正大學計畫爭取衛生福利部釋出的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名額,學生在畢業後需至偏鄉服務,而學校緊鄰偏鄉的地理位置,正是培育公費醫師服務精神的重要因素。李教授說:「我們緊鄰偏鄉,而我們學校裡有很多的師生活動會走入偏鄉、走入社區,那對於公費醫師的培育來說的話,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培育點。」李教授表示,未來希望在學生修課期間,即規劃偏鄉醫療導師及偏鄉醫療實習資源,逐步帶領學生走入偏鄉。
新系設立仍在審查 盼兩年後招生
中正大學6月拜訪嘉義縣政府,針對學士後醫學系的設立交換意見。【記者 蔡沐芸/擷取自國立中正大學網頁】
目前學士後醫學系的籌辦,最大的困難是通過臺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的審查,通過之後就能再將計畫書送交教育部,若順利獲准設立,便可望在一百一十三學年度開始招生,屆時醫學院將座落在嘉義縣私立協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停辦後捐贈給中正大學的校地。日前,學校也與周邊醫院簽署產學合作,李教授表示,屆時會聘任鄰近醫院的醫師,負責教授臨床醫學課程。
公費制度反彈多 連結後醫招疑慮
中正大學並不是第一所有設立學士後醫學系想法的學校。早在40年前,臺灣便有第一批學士後醫學系的設立,卻在5年內陸續停止招生;一百一十年起,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培育計畫(註二)開始實施,增加750位公費生名額,並將學士後醫學系納入招生範圍。由於一般醫學系的招生名額,20年來都限制在1300位,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於是相繼爭取以公費生名額設立學士後醫學系。
對於近年三所大學新設學士後醫學系,公費醫師自救小組成員陳永昌醫師表示支持,但他認為,三所大學的準備並不充足,這樣倉促的設立可能有損學生權益。陳醫師表示,重點科別公費醫師培育計畫施行到第二期時反彈聲已經不少,尚不確定是否規劃第三期繼續招生,若屆時這些學生沒有前輩帶領,也沒有後輩的刺激,將會對學習品質造成影響。李教授表示,三所大學新設的學士後醫學系運作是否順利,也將影響到政府是否願意繼續核准設立新系。
此外,陳醫師也指出,偏鄉對於醫療人力的需求,和校方在籌辦學士後醫學系時的想像可能有所不同,若想讓這些跨領域醫師在偏鄉醫院發揮長才,相關的法規與醫院設備都需要完善。對此李教授則表示,相較之下,中正大學已經是最接近且付諸最多教育資源在偏鄉的學校,相信在這一點可以做得比其他學校更好。
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培育計畫延長服務年數,引來許多反彈。【記者 蔡沐芸/製圖】
迎接未來新生 校方應做足準備
對於中正大學設立學士後醫學系,是否有助於填補雲嘉地區醫療的人力空缺,陳醫師表示,他覺得設立學士後醫學系確實可以增加偏鄉醫療人力:學士後醫學系的學生在心態上比較成熟、心理準備較充足,已經有明確人生目標才選擇這條路,因此對於在偏鄉服務也會有幫助;然而學校方是否已經準備好訓練這些學生,目前仍然是個問號。
中正大學以公費生名額設立學士後醫學系,雖可緩解雲嘉地區醫療需求,但學校也需做足準備,才能達到最初設立的目的。
中正大學設立學士後醫學系有利有弊。【記者 蔡沐芸/製圖】
〈註一〉醫學中心:醫療科學學術中心指由大學與醫療機構合作所組成的學術聯盟,旨在進行生物醫學研究、提供臨床教學訓練及醫療服務。
〈註二〉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培育計畫:培育重點科別醫師人力,給予公費待遇四年或六年,公費生於畢業並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另依所受公費待遇年數,分發服務八年或十年。分發服務地點以衛生福利部所屬偏遠醫院為主,偏遠地區及特殊任務之部立醫院優先,並以任務為導向,守護當地民眾醫療健康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