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我們的老雜時代

發布日期 : 2022-11-12

【記者 張允軒、黃柏彰/嘉義台南報導】

https://youtu.be/NxqpCDthXBM

片長:8分54秒

以往為鄰里聯絡感情中心的傳統雜貨店,由於量販店的進駐、消費型態改變等因素不復以往興盛。不過年輕一輩回鄉接手傳統雜貨店,並加入數位科技、咖啡等元素與雜貨店融合,讓傳統雜貨店用現代化的方式經營,並在數位科技與咖啡的結合後與顧客產生更多情感聯繫。

消費型態改變 老舖盛況不復以往

傳統雜貨店,是老一輩們的回憶。早年生意興隆的狀況,可說是讓店家忙得不可開交。不過由於消費型態的改變,傳統雜貨店不再是人們購物的首選,取而代之的則是琳琅滿目的量販店,也讓傳統雜貨店逐漸成為夕陽產業。

傳統雜貨店業者 黃瑞程:「以前過年過節那不能相比啦,整天都24小時在營業啊,但是現在沒有人這麼做了,現在有在做的幾乎都是四 五十歲 五 六十歲以上的人,身體也負荷不了。職場上我們也不贊成這樣在做工作。但是大環境的影響,現在大家出門有車子 摩托車,市場變得很擁擠,不可能復(甦)了。不可能復(甦)的時候,客人就自然往大賣場 Costco、全聯,現在超市一大堆,現在消費習性也變了,現在年輕人吃得比較簡單,不然就外送的,如果要吃大魚大肉有辦桌這種的,就去餐廳吃,家裡也不容許他們這樣做(烹飪),他們也不會做了,不講究這個烹調了。」

青年數位科技 翻轉刻板印象

人們對於傳統雜貨店的刻板印象,外表老舊、毫無吸引力,對一個沒有去過雜貨店的客人,並不會特別前往消費。不過年輕一輩願意接手,將數位科技與雜貨店結合,讓雜貨店注入更多活水、吸引更多客群。

雜貨店咖啡館業者 陳威穎:「在我回來的時候,其實就思考這件事說,現在對於雜貨店的這種樣貌,其實是可能可以更進步一點。我覺得有時候我們讓雜貨店使用一些比如說社群,就是比如說幫雜貨店建立臉書的粉專,或者是說就是LINE的官方連結這種,其實它對於讓更多人看到這件事情其實有幫助的。那因為過去在回來雜貨店之前,其實除了做咖啡之外,大概還是有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那做資料分析其實是以前比較常接觸的工作內容,這樣的過去其實數位科技對我來講就是一個比較熟悉 比較擅長的一個工具,那所以在回來雜貨店的時候,其實就在思考說,那我們怎麼透過數位科技讓雜貨店的經營可以有一些改變。」

缺乏資源動力 傳統雜貨店難轉型

年輕人的經營使雜貨店擁有更多資源、潛力,那些依然由老一輩經營的雜貨店,因為缺乏與科技相關知識 技術而無法進行轉型,有些店家還在經營雜貨店的目的只有一個,養家糊口。

記者:「數位平台支付像LINE PAY、街口支付,您覺得您有資源來做這樣的經營嗎?」

傳統雜貨店業者 黃瑞程:「沒有,沒有想過,這種年齡已經不再想去規劃在這一類(數位平台支付)的延續了。」

數據分析引入 經營方式更彈性

透過黃老闆的回答,看得出他的無奈,以及經營傳統雜貨店的困境。相較於老一輩的經營者,年輕一輩運用更多能力導入數位科技與雜貨店結合,透過電腦及數據就可以知道哪名客人做了哪些消費,省去許多時間。

雜貨店咖啡館業者 陳威穎:「過去這些消費行為都是靠以前就是長輩他們就是一個人就是在結帳,他必須要知道說,這個客人他做了哪些事情然後買了哪些東西。他就是當然就是一清二楚的就自己要記在腦海裡,但是對於數位科技導入之後,這些事情其實它可以變得更靈活 它可以在店裡面不同的人,它只要知道說這個客人他是誰,我們就可以透過電腦的方式,就是數位科技的方式去查詢他的一些消費這樣,那他買過什麼 他想要再拿什麼東西,其實很快地我們就可以透過電腦查詢去幫他做這樣的一個服務。」

意料外的收穫 溫暖外送情

雜貨店整合數位科技,讓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多了一種孝敬父母的方式,透過外送平台訂購日常生活用品直送到家,替他們省下了外出購買的時間與精力。

雜貨店咖啡館業者 陳威穎:「在整合數位科技的這個過程,其實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因為當我們在網路上被看到,說這是雜貨店可以透過線上訂購方式,然後又加上說我們有所謂的外送服務,所以就是有一些客人,他可能是在外地工作的小孩,他就是會在線上,就是跟我LINE訂貨,說那個我媽媽需要醬油啊 需要雞蛋,那我可不可以跟你訂,然後你幫我送去給我媽媽,因為我媽媽可能就是在家就是身體可能不太方便外出。讓客人在線上下單,然後我們幫他送過去就是到他媽媽那邊的時候,我們也不跟他媽媽收款,因為呢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在線上幫他媽媽已經結完帳了。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在於說,客人的媽媽就覺得很開心說,我兒女在外縣市工作,他卻還可以關心她,然後幫她就是買東西。然後重點是還不用她付錢。」

咖啡融入傳統 帶動雜貨店經濟

陳老闆於2013年開始自學做咖啡,並成功考取烘焙師證照。他用他對咖啡的熱情、堅持杯杯親手製作的態度,結合數位科技與傳統雜貨店做整合,使傳統雜貨店再次出現了曙光。

雜貨店咖啡館業者 陳威穎:「有一次就一個客人來買咖啡,然後他就說,他來買咖啡是因為他媽媽買咖啡回家給他喝。所以他說,原來這間雜貨店在這邊有賣咖啡。然後他來買咖啡的時候他就順便幫長輩跑腿,就是說他因為剛好要買咖啡,所以家裡面有誰想要在雜貨店買雞蛋啊,或者說就是一些鹽巴 調理品之類的,他就可以順便幫家人一起買回去這樣。所以其實我覺得在整合咖啡 數位科技這些事情,其實對於雜貨店來講,它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經營方式改變 昔日光影仍延續

以往傳統雜貨店為鄰里聯絡感情的中心,在新一代年輕人接手時,將新元素融入傳統雜貨店,大大改變經營方式,卻保留了人與人彼此之間的互動,延續過往最有人情味的雜貨店精神。

雜貨店咖啡館業者 陳威穎:「如果說雜貨店是長輩聊天的場域的話,其實咖啡這個場域其實就是我們年輕人打屁聊天的地方。就比如說像有客人他平常固定禮拜三下午他會來喝咖啡,但是他來喝咖啡他並不是說他要坐在那邊一個很長的時間,他就是因為中午休息然後吃飽飯,然後還沒有到下午上班時間,他就過來喝杯咖啡,然後就是跟我聊天,聊聊自己喜歡喝什麼咖啡,或者說他工作今天遇到什麼事情啊。其實這件事情其實在咖啡廳的這樣子一個跟雜貨店的結合,其實這種跟客人的互動它是延續的,它沒有因為就是很單獨的咖啡廳讓人家覺得很有距離感這樣子。」

轉型案例少 傳統老舖無人接手

轉型成功的雜貨店,吸引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前往購物;無法進行轉型的雜貨店因為獲利已經不足以養活兩個家庭,所以老闆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女總有一天能夠接手。

傳統雜貨店業者 黃瑞程:「這間店要維持一個家庭還可以,我們的子女都二、三十歲了,他要成立一個家庭、兩個家庭這樣,要賺那個(錢)負荷兩個家庭的獲利不夠了、資源不夠了。」

傳統現代攜手 共創老雜時代

數位科技、咖啡與雜貨店的結合,為雜貨店經營帶來了新契機;老一輩的經營者則是靠著自己對雜貨店的情感,持續經營下去,期許能出現更多轉型的雜貨店,擺脫「夕陽產業」的標籤。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