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會說故事的木工廠 廢木回收利用

發布日期 : 2023-04-02

【記者 鄭喻心/嘉義市報導】

嘉義曾經擁有「木都」美名,阿里山特有的檜木在日治時代被大量運往日本當建材,資源因過度開發讓林業沒落,但是木頭工作室老闆李淑玲沒有遺忘,她帶著繪本和木頭玩具說著獨屬於阿里山的森林故事,希望年輕人也不會遺忘這段嘉義的歷史。

留住家的記憶 廢棄木材再利用

經過木頭工作室門口,檜木香味撲鼻而來,數十年前在走出嘉義火車站時,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在現今卻是難以想像的體驗。「留住家的記憶溫度」,是木頭工作室老闆李淑玲的創業初衷,希望可以讓一家人在這裡一起做木頭玩具、工藝品。在李淑玲接手工作室前,經營者是一個奶奶,單純想為遠在海外的孫子親手做木製玩具,飽含滿滿的思念與愛意,讓李淑玲真心喜歡上這個地方,也成為接手工作室的契機。

李淑玲利用「木都」地理位置的優勢,用材都是廢木再利用,以前的木造房子拆除以後的木材品質都還是非常好,就會利用這些廢棄的木材再打造成嶄新的精美工藝品。在此之前李淑玲並沒有任何木工的基礎,五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學習木工技術,對她來說是一大挑戰。自信地接手工作室後在面對嚴峻的疫情打擊,她坦言撐得非常辛苦。中年創業在資源上更加受限,李淑玲表示,現在的資源都給年輕人了,中年人要創業更不容易,但還好還有嘉義市政府社會處的「女力」課程,讓她有管道學習如何創業與經營。

一張含有 人員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李淑玲認真製作嘉義阿里山鐵路的起始車站「北門車站」的袖珍檜木模型。【圖片來源 李淑玲/提供】

競賽獲圓夢金 大聲說出木頭故事

抓緊機會,李淑玲在2021年報名了嘉義市政府舉辦的第一屆「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創業競賽」,以多元化DIY木頭手作體驗課程,串連起嘉義市獨有的木都元素,除了參與培訓課程最後也成功獲得10萬元的圓夢金,在競賽結束以後還有為期三年的輔導期,創業導師與業師一直陪伴在創業者身邊給與指導、一同成長。

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計畫主持人黃采燕表示,工作室可以脫穎而出的關鍵是帶出木都的特色,引入循環經濟(註一)的概念,保護環境不浪費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老木頭,另一項則是工作室會聘用一些較弱勢的中高齡婦女來一起服務。她表示,李淑玲具備熱情、熱忱、具有行動力,這都是想要創業成功應具備的特質。對有創業想法的人們,李淑玲也說:「有想法就去試試看,如果沒有成功也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

當時的嘉義市政府社會處處長林家緯來到工作室,交給李淑玲的任務就是要讓這裡成為一個「說木頭故事的工作室」,曾經在KANO故事館擔任館長的李淑玲欣然接下,善用繪本向老老少少講述阿里山的森林故事,希望關於嘉義以及阿里山的木頭故事不會輕易消逝。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李淑玲拿著國人畫的繪本,向民眾們講述阿里山的森林故事。【圖片來源 李淑玲/提供】

木頭工藝傳承 讓老木頭有新的家

李淑玲師承台灣老火車站模型製造的佼佼者陳振龍(註二),在她百般說服下終於答應「封刀不封口」,在老師傅的指導下完成了一座嘉義阿里山鐵路的起始車站「北門車站」的袖珍檜木模型,工藝細膩、繁雜。對李淑玲來說,最困難的是切割長寬比1mm*1mm大小的木頭,在克服了這個檻以後便覺得只要努力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了。

李淑玲表示,業師進到工作室後一語道出屬於木頭工作室的標語,「讓老木頭有個新的家」,有了亮眼的標語為她的創業路鋪上了很好的墊腳石。不只是自己做木工,李淑玲也向下扎根,教授嘉義市東吳高職幼兒保育科的同學,傳承木工技術給他們,因為以後當他們出來做老師,技藝就得以再延續下去。

一張含有 室內, 建築, 島嶼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李淑玲正在製作中的嘉義史蹟資料館袖珍檜木模型,工藝繁雜、耗時多日。【記者 鄭喻心/攝影】

在嘉築夢 木頭工藝無極限

談及這間木頭工作室對李淑玲的意義,李淑玲說:「我會做了那些木頭以後,我發現好像沒有什麼不可以,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木工。」意外做了創業決定的她,突破了自己的限制,此時此刻對一路走來的成果感到無比滿足。在人生新突破的同時,她也為嘉義的歷史傳承盡了一份力,將森林、木頭的故事延續,藉由木頭工藝將嘉義本色發揮最大化。

<註一>循環經濟:以天然資源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資源的浪費。

<註二>陳振龍:外號「阿龍師」的八十歲袖珍模型工藝家,擅長利用檜木廢料製作車站、建築模型。

ImgDesc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