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權威下的恐懼 當老師成為霸凌者

發布日期 : 2023-04-16

【記者 廖紀涵/綜合報導】

近日,台中市立豐原高中傳出高中生疑似受到師長言語霸凌並搜身,進而使社會大眾注意到霸凌不僅發生在同儕間,就連師生關係都有可能產生上對下的霸凌情形,學生該如何尋求幫助,師長霸凌現象又該如何預防或遏止,都是台灣教育界急需探討的問題。

霸凌事件發酵 重新檢視台灣教育

今年3月23日,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在Instagram發布一則貼文,使得豐原高中師長霸凌案進入大眾眼簾,也迫使教育局著手處理此一事件。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的資料,促使該名學生最終走向自殺的原因之一即為校方對他的精神暴力,包含不當搜身行為、言語辱罵學生、誣賴學生偷錢並強迫學生承認等一連串針對性作為,並且根據該名學生的獎懲紀錄表,1月9日至1月19日短短11天,校方便記了他2隻小過和數隻警告,其中包括些許不合理的處分理由。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中部聯合辦公室主任曾芳苑表示,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升學主義以及尊師重道的概念,某種程度上助長師長以權力霸凌學生的可能性,甚至於狼師的產生也和這樣的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聯性。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不只學生對學生,相同或不同學校校長及教師、職員、工友對學生之欺凌行為也是校園霸凌。【記者 廖紀涵/製圖】

牽一髮動全身 體系有待完善

在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審查報告會議就有提及兒少自殺議題,家庭、校園、同儕關係,甚至於心輔機制,都是台灣教育界應該要加強重視的地方。曾芳苑表示,促使這樣一樁悲劇的發生原因絕非單一,並不是要教育端負起全部的責任,家庭環境、學校氛圍、教育方式等等,是哪個環節讓學生走上絕路都是應該要去探討的,而啟動調查即是去探討教育這個部分。

為了預防、遏止這樣的情形惡性循環,曾芳苑說:「應該要加強完善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在台灣, 師長霸凌案件光是成立的比例就很低,達到解聘的更低,幾乎只有性平事件才比較有機會去成立,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一個體罰、霸凌的老師被解聘,但體罰、霸凌等不當管教行為仍然會存在校園裡面。」

一張含有 草, 戶外, 天空, 體育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校園應該是自由、快樂的,而非充斥著上對下的控制與壓迫。【記者 廖紀涵/攝影】

身分有別 權力關係成雙面刃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所做的〈台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33.7%的兒少認為老師會「偏袒或偏好具有某些特質的學生」,也有超過兩成的學生覺得「老師只負責教學,不關心及處理同學相處問題」,台灣教育環境的隱憂,是政府單位與相關人士必須去面對、解決的。

任何形式的校園霸凌皆不可取,但當老師成為校園霸凌的加害者時,後果更為複雜,狀況也更類似於上司對下屬的職場霸凌。曾芳苑認為,相較於同儕間地位相對一致,老師掌握到學生的分數,嚴重點甚至會讓學生無法畢業,這種權力不對等的控制,使得學生在面臨這樣的情形時更加無力反抗。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教師歐哲銘則表示,老師這個角色應該是要協助學生的,若是反向成為霸凌加害者,便是故意而為之的傷害。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師資培育計畫生邱若涵也表示,身為一個老師,或是任何在教育現場的人,都應該要用陪伴、理解的心態去面對學生,而非一昧地懲罰。

一張含有 人員, 人民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老師應該要是陪伴、協助學生的角色。【記者 廖紀涵/攝影】

勇敢發聲求助 重返快樂校園

當學生遇到類似情形時,即使困難重重,也要勇敢提出,向外界尋求協助,無論是搜集資料向教育局投訴、求助相關公益團體,或者聯絡信任的師長,都是可以嘗試的自保方式,透過更多人的力量,讓籠罩霸凌烏雲的校園,重見陽光。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