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道交條例修正 背後的交通問題

發布日期 : 2023-05-14

【記者 張允軒/綜合報導】

立法院於4月14日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修法重點包含提高未停讓行人罰責、通盤檢討違規記點制度、提高無照駕駛罰則、加重危險駕駛罰則。雖然修法可能有效抑制交通事故的頻率,不過重要的是落實教育,讓駕駛人了解交通事故的嚴重性。

事故件數創新高 提高罰則望減少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註一),去年一共發生大約三十七萬五千件交通事故,其中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皆創下十年來新高。事實上,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現象,不單單只是交通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必須重視的議題。

而立法院於民國112年4月14日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修法重點包含提高未停讓行人罰責、通盤檢討違規記點制度、提高無照駕駛罰則、加重危險駕駛罰則。此外,民眾可檢舉項目也增加,期盼能提高罰則來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

長期研究台灣交通問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張新立說:「此次修法的方向是正確的,每條(條文)都有它實質的意義去貢獻,也會有效地去抑制駕駛人不良的行為,不過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執行,且要讓民眾去了解修法內容。」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共計修正34條條文,交通部表示希望於7月1日推行上路。【記者 張允軒/製圖】

守法觀念差 民眾可檢舉項目增加

被外國媒體稱作「行人地獄」的台灣,也修訂相關罰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提高未禮讓行人罰則」,汽機車未禮讓行人通過時,罰鍰上限從三千六百元提升至六千元。

不過警政署統計指出,今年一至三月汽、機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或轉彎不停讓行人、視覺功能障礙者,總計取締約三萬件,比去年同期成長逾一倍,顯示出駕駛人的用路、守法觀念有待加強,同時交通安全教育也需要落實。

嘉義縣民雄分局民雄派出所所長駱靖穎表示,員警平時就會前往路口取締汽機車未禮讓行人之行為,同時現已設立檢舉機制,民眾經由自行舉發違法行為的件數也逐漸上升。

2

民眾除了能利用適當管道檢舉交通違規之外,員警也派遣人力加強取締,期盼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記者 張允軒/攝影】

道路設計不足 駕照考試死板

提高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罰鍰金額可能會有效地降低事故的發生,不過並不能完全改善台灣交通問題。首先,台灣有著「以車為本」的都市設計思維,汽車擁有寬廣的道路可以行駛;反之,人行道的空間卻很狹隘,許多巷弄也未增設人行道,造成行人無法擁有充足的行走空間。

再者,目前台灣的考照制度太過於傳統。以汽車為例,考試項目侷限在倒車入庫、路邊停車等,且路考測驗太過於單調。相比之下,德國在一般道路駕駛、高速公路駕駛、夜間駕駛都有考照過程,日本的駕訓班會完成所有道路駕駛訓練,且考照採用抽考方式進行。汽車駕駛人陳甫映說:「台灣缺乏的是正確的駕駛觀念跟良好的道路設計,如果可以增加駕照的獲取難度、確實落實人車分道、或在需要減速的路上設置彎道或減速坡來使駕駛者自動減速會有更好的效果。

張新立則認為,要改善台灣交通問題不外乎從「3E」政策開始著手。「3E」分別為「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執法」(Enforcement),而其中又以教育最為重要,改變大眾對交通安全之態度、規範及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

台灣以車為本的道路設計,造成行人無法擁有充足人行道、斑馬線可以行走。【記者 張允軒/攝影】

安全觀念最關鍵 從養成習慣開始 

駕駛人用路的習性不易改變,提高罰鍰金額不全然能改變駕駛人的行為,重要的是要培養駕駛人擁有良好的法規意識。除了要了解各項法律規範以及罰則之外,也要了解交通事故的嚴重性,才能避免悲劇一再地發生。

<註一>資料來源:交通部道安會

瀏覽數: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