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傳奇蒲添生 臺灣頭人巨帙
【記者 幸岳廷/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立美術館與蒲添生雕塑紀念館合作,展出「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特展,以臺灣雕塑家蒲添生的「頭像作品」為展演核心,其作品善於捕捉人像細微的性格氣質與動態細節,讓參觀民眾在細膩複雜的神韻中探索雕塑之美,也瞭解這位大師的生平與故事。
憶蒲添生 頭像作品特展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3年持續延續「畫都」的傳統與精神,以本年度主題「在變動時代中的創造」與蒲添生雕塑紀念館合作推出年度首展「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展覽以臺灣第一代留日雕塑巨擘蒲添生之「頭像作品」為展出主角,結合蒲添生藝術歷程與生活脈絡,讓觀眾能一睹大師精采的鉅作與創作歷程。
「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展出蒲添生老師的生活與作品。【圖片來源 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美街的藝術薰陶 赴日鑽研雕塑
本展覽作者蒲添生於1912年出生於米街(現嘉義市區公明路與中山路之間的成仁街),該街因為過去為清治時期諸羅城(今嘉義市)的米糧集散地,經濟收入提升而使文人雅士聚集,加上街上出了多位書法家、畫家,如蔡文哲、陳澄波、林玉山而得其美名。蒲添生父親也開設「文錦裱畫店」,在眾多前輩名聲遠揚下,讓米街有了「美街」雅稱,而蒲添生藝術之路便從這裡開始。
蒲添生之子,也是目前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長蒲浩志說道,在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制度並不夠完善,想繼續進修就必須前往日本深造,更不用說是藝術層面的進修,而他認為早期影響蒲添生老師藝術之路及促使他選擇去日本學習的有兩個人,也就是同樣來自嘉義的畫家陳澄波、林玉山。陳澄波在蒲添生年幼時就已經成名,並經常在回嘉義時,於街道上進行畫畫創作,當時對於膠彩畫感興趣的蒲添生看到後,對此產生了崇拜,藝術之路也慢慢開始萌芽;而住在蒲添生老家附近且與蒲添生年紀較近的林玉山,則籌組了春萌畫會,經常與各地同好交流畫技並獲得不少成就,並時常於赴日回國後分享其所見所聞,而這也讓蒲添生有了赴日進修的念頭。
而後蒲添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創作熱情,瞞著雙親,隻身前往基隆並搭船前往日本,並發下「男而立志出鄉關,學若不成誓不還」的誓言。赴日後,隔年即考上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學習東洋畫,並在就學中受雕塑藝術吸引,離校後,拜師進入被譽為「日本現代雕塑之父」的朝倉文夫門下,開啟雕塑藝術大門。
不只自己開花 傳播藝術的種子
蒲添生是臺灣早期雕塑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因在日發展期間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到戰亂波及,而決定返臺投入當時發展貧瘠的臺灣藝壇,加入臺陽美術協會並受邀進入雕塑部,而後於民國38年配合當時臺灣省教育廳,辦理暑期雕塑講習會,教導與培訓當時各學校的美術老師,並且任教十三年,將當時還在起步中的雕塑藝術,推廣至教育層面。蒲浩志說道,在他2001年辦理臺北市文化局「生命的對話:陳澄波與蒲添生」專案時,訪問了許多當時蒲添生的學生,並了解父親(蒲添生)於雕塑教育的影響力,也有父親的學生告訴他,參與雕塑講習會的兩個年度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個轉捩點。蒲浩志也分享,這正是父親(蒲添生)當時將雕塑教育扎根於學校的開花結果,那些美術老師學習之後繼續從事教育與推廣,使這樣的藝術發揚光大。
蒲添生的現代寫實雕塑風格溫暖而敦實,展現其寫神入形的功力。【記者 幸岳廷/翻拍自「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特展】
定神於形 展覽主軸為頭像雕塑
相較於過去,蒲添生雕塑的相關展覽較具全面性,這次則特地選擇「頭像」為主軸,「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策展人許遠達表示,他認為想在這次策展中於蒲添生的雕塑作品劃上重點,而他選擇當中數量最為龐大且品質優異的「頭像」做為展覽核心。許遠達說道,頭像作品臉部的神韻與精神是作品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他也認為蒲添生老師在捕捉人像性格氣質與動態細節的能力十分精湛,故以「定神」為名,即不只形似,更能定神於形,凝聚精神、氣質於一瞬。
此展分為三個展區,分別為一至三樓的「來自米街走入雕塑」、「寫神入形」、「生活風景裡的蒲添生」三部分,許遠達說道,重點會擺在二樓「寫神入形」的頭像作品,他認為如果單純介紹該系列作品,觀眾會不知如何欣賞,故決定要透過展覽也讓觀眾去了解蒲添生的人格特性,進而去欣賞他的作品。
於三樓展區「生活風景裡的蒲添生」中,以照片來呈現蒲添生老師的創作點滴。【記者 幸岳廷/攝影】
「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於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至5月28日,歡迎大家一同參展,於「定神」一睹「形」的神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