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飄香 鄒族青年唱出新生命
【記者 邱淨、陳寶儀/嘉義阿里山報導】
片長:2分55秒
「高山青,澗水藍」,這首朗朗上口的歌謠,彷彿將我們帶到阿里山,在大山深處,也設立了一個以鄒族為主的文化園區,除了讓遊客體驗部落相關的活動,產出屬於阿里山的農產品,園區更是提供鄒族青年就業機會,通過青年力量的注入,讓原住民文化生生不息。
山中部落之旅 探究文化根底
阿里山是臺灣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鄒族分布的地區,族人在這裡建立文化園區,帶領遊客體驗部落生活。
鄒族文化園區董事長 鄭虞坪:「很多人是為了一首歌來到阿里山,『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沒有到部落看不到真正的意象,我們每一年有關鄒族的傳統婚禮,(還)可以到我們的傳統家屋去,搗搗小米,吃吃自己搗出來的小米麻糬。我們有靜態的文史館、動態的表演場,我們有茅達諾(劇團),全嘉義縣最棒的傑出演藝團隊,這些都是文化的一個展演,讓你看到真正的文化根底。」
多變的古調 鄒族青年自我實現
文化園區也提供青年表現的舞台,推出藍色楓葉歌唱組合,讓青年能夠自我實現,遊客也能更認識當地文化。
藍色楓葉成員 戴亞琪:「我們演唱形式的話,就是姐弟團體,然後比較亮麗活潑,像我們寫的歌,裡面有流行音樂的,然後也有流行加族語,一樣都是古調,但是背景音樂是用我們自己編曲的,還會繼續再寫關於文化的事比較多一些,像族語部分再多一點,其實大家來到原住民的部落,比較想要聽到的是我們唱原住民的古調比較多,如果來到部落的話,可能會給他們印象比較深刻。」
遊客 關氏夫婦:「來到這裡第一次的感覺很好,來到這邊很開心,更了解阿里山是怎樣的部落、它的文化。」
文化的傳承 吸引青年回鄉
園區為部落青年設置課程,讓他們願意留下,共創未來。
鄒族文化園區董事長 鄭虞坪:「如果年輕人不願意回來,怎麼傳承,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上過EMBA(高階工商管理碩士)的課,這樣子他們才能看到他們的未來,能夠讓這個家,他們撐得住。」
北回歸線下 屬於部落的咖啡園
除了文化推廣,園區引進咖啡發展經濟,更獲得國際認證,咖啡也成為族人共同打拼的目標。
鄒族文化園區董事長 鄭虞坪:「阿里山咖啡之所以可以享譽國際,原因是氣候,它在北回(歸線)23.5度,而且我們的海拔高度又在一千兩百公尺,溫溼度、日夜溫差,都是讓植物在成長的過程裡面,每一個果粒飽滿,甜度非常地高。除了國際雨林聯盟組織認證以外,穆斯林的認證(哈拉認證),那個我們也做了。咖啡的種植技術,它(咖啡)是從國外引進的,摸索出屬於臺灣自己本土,咖啡驕傲的技術。」
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提供青年機會,實現傳承,讓部落有了新希望、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