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信學童築夢 糯米橋重生
【記者 范姜采晴/嘉義市報導】
道爺圳糯米橋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卻長期環境髒亂。宣信國小師生提出「糯米橋築夢計畫」後受到市府重視,整修於2023年3月竣工,旁邊還有由學童製作結合在地文化的交趾陶裝飾。糯米橋的整修不只美化當地環境、保存文化資產,更讓學童實踐心目中的構想。
百年古蹟橋 年久疏於維護
座落於嘉義市立仁路與宣信街路口的道爺圳糯米橋位於南田古道上,1864年(同治3年)由仕紳賴時輝、陳熙年捐錢建造,為連結諸羅城與中埔四十九庄最重要且唯一的通道。當時就地取材,使用嘉義附近的砂岩組成拱型橋墩與橋面,又以糯米、赤糖、蚵殼灰拌成黏著劑組合而成,為嘉義市少見的傳統磚石造橋,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
糯米橋於2014年4月25日經嘉義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但因彌陀橋與軍輝橋的開通,糯米橋早已喪失功能。橋邊雜草叢生,四處都有垃圾,連橋下的河水都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滿滿的青苔。
因安全堪慮,故將橋面加寬,在原來的糯米橋上鋪設鋼樑及柏油,目前可從橋下觀察舊時的拱型橋。【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集合學童力量 重整望恢復從前
嘉義市宣信國民小學一年級的學童透過糯米橋的校外教學,意識到糯米橋的髒亂環境,嘉義市宣信國民小學老師陳文莉說:「孩子覺得很失落,我引導他們(學生)看到這樣的環境有什麼感覺,孩子開始抒發,覺得好髒亂。」陳文莉讓學童寫下糯米橋的周遭環境與改善方法,於學校本位課程(註一)中發表,隨後彙整成「糯米橋築夢計畫」影片,透過校長傳給嘉義市市長。共同支持糯米橋築夢計畫的嘉義市宣信國民小學老師陳麗忍說明,十年前糯米橋附近都是電線桿,學生在校外教學時就有反應環境髒亂,還要請芳草里里長找環保局整理圳道、修剪雜草。所幸「糯米橋築夢計畫」終於在2022年被嘉義市政府重視,遂辦理「道爺圳糯米橋上游排水改善工程」,於2023年3月完工。
陳文莉老師提到,社區學童聽阿公阿嬤說糯米橋以前有溪水流過,他們能在附近邊吃芒果、邊玩水,還可以捉蝦,和現在長滿青苔、沒有水流動的糯米橋有著天壤之別,於是學生想像著能像從前一樣在糯米橋邊玩耍,並將之描述出來,成為糯米橋的改造方向。除此之外學童還希望發展觀光,在道爺圳溝渠旁建立觀景步道,延伸至彌陀映月橋,季節到了還能讓遊客欣賞黃花風鈴木。
現在橋下已沒有溪水流動,看不見種滿芒果樹的「檨仔路」,孩子只能想像昔日長輩們在糯米橋附近的生活日常。【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可愛交趾陶作品 妝點糯米橋
除了寫下希望道爺圳糯米橋改造的方向與願景外,學生們也透過藝術為糯米橋盡一份心力。陳麗忍老師表示,交趾陶是南門古道的特色,因此人行道上芒果寶寶形狀的交趾陶解說牌是工務處希望讓學生一同參與糯米橋整修的部分。另外,陳麗忍以捐資建造糯米橋的仕紳,賴時輝之孫賴雨若的古詩作為基礎,讓學生模仿古詩進行創作,再結合交趾陶,成為獨一無二、富有在地人文特色的作品。
宣信國小學童透過製作芒果形狀的交趾陶作品,用藝術裝飾糯米橋,展現嘉義當地特色。【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將逐步改善河岸 成功的機會教育
目前整治糯米橋、更新周邊欄杆的工程已結束,未來市府團隊還會規畫在道爺圳上游引入水源,逐步改善河岸,期盼竣工後可大幅解決渠道環境發出惡臭等有礙觀瞻的問題,並在糯米橋與彌陀映月橋間建造休閒景觀步道。陳文莉老師強調,希望透過「糯米橋築夢計畫」,培養孩子可以成為具有行動力且積極的人,主動思考能為社會做些什麼,即使年紀小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糯米橋築夢計畫」的實踐除了整治與美化環境,也有助於珍貴的文化資產保存,更富教育意義。
道爺圳整治尚未完全結束,後續是否持續跟宣信國小合作尚未確認,但整修後的糯米橋已受到不錯的迴響。【記者 范姜采晴/攝影】
<註一>:學校本位課程:以學校為主體,考量社區特色、教師專長、家長期待、學生經驗,並配合學校願景所發展的課程。課程設計透過教師團隊、社區人士、校外專家共同規劃,設計出符合學校特色和社區文化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