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布袋水土出菜脯 全台飄香

發布日期 : 2023-06-03

【記者 周家緯/嘉義布袋報導】

菜脯是平價美味的家常配菜,但你知道嗎?全台近九成的菜脯都產自嘉義縣布袋鎮,由於土壤、氣候環境,與配合早期一鄉一特色政策的天時地利人和下,讓布袋成為生產菜脯的重鎮,即使經過不少產業變遷,布袋依舊是全台最大的菜脯產區。

得天自然環境 造就菜脯重鎮

1

菜脯是常見的家常菜,全台的菜脯多產自布袋。【記者 周家緯/攝影】

菜脯是餐桌上常見的家常配菜,美味平價,而全台的菜脯大多產自嘉義布袋。早年由於環境與推廣政策的緣故,造就布袋成為出產菜脯的重鎮。

布袋鎮農會推廣部主任蔡育明表示,布袋鎮因為地處台灣西南沿海的鄉鎮,土壤鹽分較高,冬季又有強烈的季節風影響,所以60年代經過專家與農政單位評估,加工蘿蔔為適合布袋鎮二期作期間(註一)種植的作物。加工蘿蔔一般種植期間大約為90天至100天之間,適合生長在白天攝氏18到22度、夜間攝氏10到12度、光照充足的環境,所以有北回歸線通過的秋冬季布袋,可說是加工蘿蔔生長的最佳環境。且由於布袋產鹽,當時有超過30家的小型加工廠作配合,製作出的菜脯市占全台85%以上。

菜脯產業轉變 食安問題出現

2

因為地力逐漸疲乏,現在菜脯的原料已經不在布袋產出。【記者 周家緯/擷取自嘉義縣布袋鎮東港社區臉書】

不過經年累月,布袋的菜脯產業也產生轉變。蔡育明表示,70年代稻田轉作政策,大力推廣栽植加工用蘿蔔,種植面積最高達500公頃,生產了全台近77%的加工蘿蔔。但因長期以來的栽種,造成了連作障礙(註二)及黃條葉蚤、蚜蟲等的危害,影響了加工蘿蔔的品質,所以90年代後布袋鎮加工蘿蔔的生產逐年遞減,截至111年底目前布袋鎮的加工蘿蔔的面積數剩下70公頃左右,雖然如此,台灣的菜脯加工廠仍然集中在布袋鎮,因此布袋菜脯的產量仍為全台之冠,占全台85%的生產量。

另外現今的菜脯製作多轉為工業化生產,所以在追求產出效率時,發生過幾次不肖廠商防腐劑超標的食安問題,蔡育明表示近期菜脯產量降低,可能是消費者出於健康的疑慮,造成購買意願下滑導致供給減少,因此呼籲民眾挑選來源明確、包裝完整的菜脯,並且食用前先充分水洗,就可以有效排除防腐劑殘留。

積極參與市集 行銷菜脯活動

3

藉由各式行銷活動,期許菜脯讓更多人看到。【記者 周家緯/擷取自嘉義縣布袋鎮東港社區臉書】

雖然布袋的菜脯產業經過變遷,但布袋鎮的東港社區配合行政院農業委會輔導農村再生計畫,由社區開始重新找回菜脯產業的記憶,成立社區小型加工站,在社區完成簡易加工,製成菜脯並創立品牌行銷,一點一滴的將菜脯產業在社區中培養起來。

嘉義縣布袋鎮東港社區里事長林榮泰表示,東港社區的菜脯用的是當地產的白娘蘿蔔,不放防腐劑、不冷藏也可以保存很久。但是由於古法製作菜脯成本高,東港的菜脯行銷其實困難不小,即使品質好仍不受通路商青睞。

不過透過積極參與農村市集,漸漸有起色,近年更舉辦一年一度的「彩頭文化祭」活動,行銷菜脯,效果頗豐。蔡育明也表示,農會慢慢的有在協力參與,也希望能夠協助社區將菜脯的產業朝更精緻且符合食安要求的方向,讓消費者食的安心。

望年輕力量返鄉 為產業注入生機

蔡育明表示,期待有效運用青農返鄉從農,喚起年輕人找回兒時或長輩記憶的菜脯文化,不以產量多寡為主軸,改以精緻、安全、安心,多元化的讓菜脯產業重生,重新認識布袋的菜脯產業,從一級產業的種植,二級產業的加工製程,到三級產業休閒體驗遊程,走出屬於布袋菜脯的全新六級產業(註三)。

對於菜脯的期許,蔡育明與林榮泰都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返鄉,共同投入傳統產業,為傳統產業注入生機也傳承過往的手藝。

<註一>二期作期間:當年度第二次種植與次年第一次種植的間隙。

<註二>連作障礙:連續在同一地區種植相同或近緣作物,土壤中某種成分越來越少,其他成分過剩,以及擴大病蟲害族群的滋長,致使作物發育不良或生長質量數量下降的情形。

<註三>六級產業:概念源於日本,鼓勵農戶多種經營,融合一、二、三級產業,即整合種植(第一產業)、農產品的加工(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使原本作為一產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獲得更多附加價值。觀光農業、農家樂等,都屬於「第六產業」範疇。

瀏覽數: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