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師道永存  台南祭孔連結古今

發布日期 : 2023-10-14

【記者 郭駿毅/台南市報導】

每逢春分和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台灣各地孔廟便紛紛舉辦祭孔大典,以紀念孔子為人師表的精神。台南孔廟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全台首學,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為了還原古禮,廟方結合各界資源,期望將這項傳統習俗盡可能完整保存,也成為今日珍貴的文化資產。

祭孔的各種習俗與禮法

每年的祭孔大典於春、秋兩季舉行,其中秋季大典的舉行日期除了是孔子誕辰,也在民國後被訂為教師節。「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為祭孔典禮的正式名稱,這項傳統源自周朝,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典禮包含迎神禮(註一)、初獻禮(註二)、亞獻禮(註三)、終獻禮(註四)、徹饌禮(註五)、送神禮(註六)及望燎(註七)等流程,除了搭配相應的樂音外,也需由佾生同時跳釋奠佾舞,以符合當時禮樂制度的規範。透過祭祀孔子的儀式,不只感念這位儒家典範的成就,也彰顯孔子有教無類的師道精神。

台南孔廟的祭孔大典參考自清朝的祭孔習俗,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為了還原古禮,台南孔廟亦親自前往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的孔子舊居考察,而典禮結束後拔智慧毛(註八)的習俗,也成為民眾為了祈求家中學子學業進步,不可錯過的經驗。

1

位於台南的孔廟門口掛有全台首學的匾額,擁有悠久的歷史。【記者 郭駿毅/攝影】

禮法與習俗的淵源

由於祭孔典禮源自禮樂盛行的周朝,孔子也相當推崇禮樂、尊卑等價值觀,因此整場儀式注重講禮、行禮及盡禮。以成書院為台南孔廟負責辦理祭祀大典的機構,書院院生歐財榮表示,典禮當中的初獻、亞獻與終獻三禮是為了體現中國「無三不成禮」的傳統觀念,藉由三項流程傳達當時以三為多的尊敬之心。典禮中的職位亦有所區分,正獻官負責祭祀孔子的神位,分獻官則負責兩邊顏回、孟子等諸多配祀。

至於作為典禮特色之一的六佾舞,歐財榮解釋,早期的佾生是由在孔廟內就學的生員扮演,體現學子尊敬師長的精神。隨著孔廟的轉型,今天祭孔大典上的佾生則來自孔廟鄰近的忠義國小的高年級學生,這項活動不只成為忠義國小的發展特色之一,也是傳統隨時間演變出新樣貌的典範。

2

祭孔大典現場,祭祀人員依古禮身著傳統服裝以示尊敬。【記者 郭駿毅/攝影】

台南孔廟對於文化保留的努力

歐財榮表示,雖然同為祭孔,台灣各地所舉辦的形式仍稍有不同。台南孔廟有別於臺北孔廟的「明制樂佾」以及彰化與嘉義地區孔廟的「明制音樂,清式佾舞」,採行的是傳統「清制樂佾」的制度。由於對於古禮的深入考究,台南祭孔的還原程度已有一定水準,甚至吸引中國的民俗學者前來考察,以還原中國國內因政治因素遺失的部分文化。

同為院生的王志義也表示,正是因為前人對祭孔傳統的堅持,這項活動即便在日治時期依然沒有完全消失,儘管未有文獻載明當時的祭孔流程始終一致,但是根據當時紀錄,仍可知台南的祭孔大典並未完全失傳。

另外,歐財榮指出,今日的祭孔大典相較於過去稍有不同,當中包含將古禮中的三跪九叩首改為三鞠躬禮,以及自民國四十一年起,教育部將原為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舉行的祭孔儀式改為國曆九月二十八日,同時將之定為教師節。台南孔廟舊時的一年一祭也在民國七十四年,由當時的市長蘇南成新增春分的祭祀活動,成為現今一年兩祭的形式。

3

民國四十二年的祭孔大典,圖為釋奠禮中「排班就位」情形,由禮生提燈、提爐等儀仗列於大成門外。(本照片根據創用CC授權條款使用。)【圖片來源 林垚山/提供】

孔子對華人影響深遠

關於祭孔文化的歷史,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的張書豪教授指出,原先的祭孔是出於孔門弟子和魯人對孔子的感念,屬於自發性的追思活動。到了漢朝開始封孔子子孫為侯,成為官方祭祀孔子的開始,至此之前的祭孔都還是地區性或家族性的祭祀。直到東漢明帝詔令中央太學、郡縣學校祭孔,祭孔才成為全國性的活動。

經過千百年的流傳,今日的華人不管是否具學生身分,原則上都認可孔子對於中華文化的影響。近年來由於教育的普及,孔子也成為所有學子尊敬的對象。即使未必每個人都親自參與過祭孔典禮,孔子的價值觀已經內化成華人文化的核心。

祭孔已然深入精神層面

歐財榮認為,今日的祭孔大典相較於過去做為祭祀活動的存在,更接近文化資產的一部分。他認為祭孔文化發展至今已經跳脫國家、政治的隔閡,這項活動對於台灣社會,乃至於整個華人文化圈而言,更多的是對孔子地位的推崇,以及發揚其以「仁」為中心的理念。

王志義認為除此之外,祭孔文化背後也代表著師道的傳承,在兩人為孔子服務三十餘年的時光中,祭孔所代表的意涵並非是民族或國家的共同性,而是精神層面上,由世界共同享有的價值觀。

<註一>迎神禮:禮生持傘、扇、鈇、鉞、提燈、提爐於大成門外中央直入,正獻官行上香禮。過程中演奏「昭平之章」。

<註二>初獻禮:由正獻官至孔子神位前鞠躬、上香、獻帛、奠爵,同時分獻官至大成殿、東西廡、名宦祠、節孝祠、文昌祠行上香禮、獻帛、奠爵。過程中演奏「宣平之章」、並舞以「宣平之舞」。

<註三>亞獻禮:由正獻官至孔子神位前鞠躬、奠爵,分獻官至初獻禮場所,鞠躬、奠爵。過程中演奏「秩平之章」、並舞以「秩平之舞」。

<註四>終獻禮:流程與亞獻禮相同,過程中演奏「序平之章」、並舞以「序平之舞」。

<註五>徹饌禮:執事者捧內盛黑白餅之饌盤,初大成門外。過程中演奏「懿平之章」。

<註六>送神禮:禮生持傘、扇、鈇、鉞、提燈、提爐,出大成門。過程中演奏「德平之章」。

<註七>望燎:觀看燃燒帛祝的火花,象徵人間獻祭的心意都化成煙及火上達神明。 <註八>拔智慧毛:祭孔大典結束後,民眾進入大成殿拔取祭祀用牛身上的毛,放在身邊以求增長智慧。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