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延畢新選擇 延修生潛在職涯挑戰

發布日期 : 2023-10-14

【記者 許怡婷/嘉義縣報導】

「延長修業時長」俗稱「延畢」,對某些大學生來說是探索多元學涯、基於個人考量後的抉擇,同時,這決定也會延緩學生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就業市場。延修生的求職之路會因此面臨挑戰嗎?本新聞即探討「延畢」對台灣學生未來職涯發展帶來的利弊影響。

延修生對求職產生擔憂

1

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大專校院延修生共四萬八千餘人,較101學年高出近三千人,可見延修生有增加趨勢。【記者 許怡婷/製圖】

我國大學大部分科系修業年限為四年制,期滿且滿足畢業條件的話即可準時畢業;反之,大學生若無法準時畢業且仍欲完成學位,則須延長修業期限,也就是俗稱的「延畢」。延修生中又分「自願性延畢」與「非自願性延畢」兩種類型,前者因延修生本人修課上的規劃,諸如:雙主修、輔系、出國交換,抑或考取公職等而導致延畢;後者則礙於學生在校成績差、畢業前未能修完門檻規定的學分數等因素故無法準時畢業。然而,不論是「自願性延畢」或「非自願性延畢」,部分延修生都有求職方面的擔憂。

2

匿名社群媒體Dcard的「工作」討論看板上,延畢就常成為學生們提出的困擾,擔心其成為求職時的絆腳石。【記者 許怡婷/擷取自Dcard「工作」看板】

大學生對延畢的想法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二年級的陳信祐表示,過去他在就讀中正大學時就曾經延畢過。他在選擇了心理系雙主修傳播系的情況下,礙於兩系之間課程衝堂,且考量到自己的時間規劃被大幅壓縮,因此將傳播系上的必修實習課程往後推遲到延修期間,同時保留處理系上畢業製作的餘裕。對陳信祐而言,「延畢」是他計劃性的學習策略。他說:「延畢不是一件太糟糕的事情吧。只是說會有一些壓力倒是真的,尤其是你看著自己的同儕已經在工作,有的甚至已經開始有升遷,或是都先去當兵的時候,基於比較心態,還是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他認為,「延畢」比起是履歷上的污點,更像讓履歷更豐滿的一個契機。儘管還是會怕入職的時間比較晚,得跟年輕的心血競爭。陳信祐提到,自己在大學延修的一年間,累積了不少閱歷及作品,所以相對於沒有做好延修期間學習規劃的同學,他不會太擔憂延畢對未來的就業造成的影響。

今年剛成為中正大學法律系五年級延修生的陳鈡承,則是為了緩和家中經濟危機,而留在學校一面專心準備國考、一面接任校內工讀和助教以支付生活開銷。他說道:「延畢就是一條捷徑,時間的捷徑,是一個最有效率去解決我眼前問題的方法。」論及是否擔心求職時被面試官問到延畢的事,陳鈡承回應,只要他能夠向對方證明自己並非基於逃避現實,而是綜合經濟層面、跨領域學習層面後做的抉擇,且在延修期間慢慢達成他的目標,積極地為人生負責,他相信面試官能夠從他的經歷中看出潛力。

3

陳鈡承表示,自己從小的家境狀況讓他需要更多時間補足學習履歷,延長修業時間有益無害。【記者 許怡婷/擷取自國立中正大學畢委會臉書貼文】

不一定負面 可能成為加分項

不是所有延修生都害怕延畢一舉使他們在職場上「碰壁」,然而社會上普遍卻還流傳著對延畢的負面印象。B.C職涯探索職涯諮詢師蔡柏樺指出,「延畢」的負面印象是源自面試官的評分規則。大部分的上市櫃公司都會明文規定面試官在印象分數進行把關, 「是否延畢」就會成為一項面試門檻, 求職者必須合理說明自己未能準時畢業的原因,同時解釋延長修業時限的動機。蔡柏樺進一步說道:「以延畢的動機而言,是比較容易被關注的地方。如果求職者可以把就學當中得到的專業,在職場上面發揮,他其實就會跟一般準時畢業生拉出一個差異性。如果他特別渴望什麼、專注於什麼,而付出了一些時間投資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延畢』反而會變成一個加分項。」

相較求學背景更在乎工作能力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人事專員黃偉嘉表示,現今社會論及「延畢」時,多少還是會有些負面觀感,但已經不如過去那麼嚴重。真正影響延修生在職場上敘薪待遇的,其實是他們在工作上面的表現。黃偉嘉說:「就業、進入社會之後,一切就是看你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上面的表現,這跟你是否延畢比較沒有那麼大關係。『延畢』只是一個客觀事實,『為什麼延畢』才是最重要的。可能他在延畢的這段期間學習了很多不同的東西,能化作他未來的養分。假如在相同職位的人競爭底下,能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的話,就不太會有人會在意說你的求學背景怎麼樣、在求學期間有什麼樣的建樹。 」他指出,延畢的學生也好,準時畢業的學生也好,都必須要抱持著持續學習的心態,不斷精進自己的實力,才得以在職場上展現能耐,獲得青睞。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