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思家兒的守護天使

發布日期 : 2023-10-21

【記者 陳嘉恩/嘉義市報導】

對於「育幼院」這個詞,許多人聯想到的便是孤兒,理解為只有在家庭陷入不幸、無依無靠的孩子才會前往的歸處。但其實育幼院是弱勢孩子的守護天使,為他們提供一個避風港,給他們一個家,為他們的生活中帶來安定與溫暖。

育幼院不只安置 陪孩童平安長大

在台灣,育幼院早期的名稱為「兒童保育院」(1946 年),後來更名為「育幼院」。另外,一些機構則被稱為「習藝所」等。這些機構最初建立出於救濟的精神。到了1968 年,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延長至國中(9 年義務教育),育幼院接待的兒童年齡範圍也相應延長。這樣的改變使得育幼院的功能不再僅限於「單純教養」,而加入了積極的「教育性」功能。現今,育幼院的安置工作因應社會變遷,逐漸演變為未來「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的安置場所之一。

位於台灣嘉市西區的修緣育幼院的營運方針始終多年如一,修緣育幼院副院長李立春女士説:「我們的營運方針很簡單,我們希望這一群孩子在這裡生活是平安快樂和安定的。」由於安置在育幼院裡的許多孩子,父母可能是通緝犯,或是會家暴,或是以前在家沒有受到良好的對待,因此院方希望他們在這裡的生活可以平安穩定。

1

乾淨明亮的公共用餐區,讓在這裡生活的兒少擁有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記者 陳嘉恩/攝影】

思念家人關愛 育幼院牽線探親

隨著社會演變,育幼院所接納的個案不再是孤兒或遺棄嬰兒,而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的兒童和少年,以及遭受虐待、無視的兒童和少年,乃至司法干預的兒童和少年。這些特殊兒童和少年逐漸成為安置服務的主要對象,育幼院由此變身為回應多元服務需求的場所。每一個來到育幼院的兒少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他們因為緣分聚集在育幼院裡,一起組成一個溫暖的家。「思家兒」這一稱謂是由失家兒演變而來,意思為:「失去家庭或重要家人的孩子們,仍舊思念和渴望擁有一個家」。而在育幼院裡依舊有那麼一群思家兒,渴望得到家人的關愛。

而育幼院是他們的守護天使,也是他們暫時的避風港,為他們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做橋樑。育幼院副院長李立春女士表示院方會幫助孩子評估,觀察孩子與父母的整體狀況,然後再幫助雙方協調安排「探親日」,讓孩子回家與父母團聚,以加深孩子與父母家庭之間的聯繫。

2

公共生活區域的衛生整潔全部都由在這裏生活的兒少負責維持,從小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與責任感。【記者 陳嘉恩/攝影】

街舞繪畫烘培 重視興趣才藝培養

除了日常的照顧,育幼院還具有教育教養、輔導咨詢、陪伴傾聽、興趣培養等功能,遠遠超過單純「餵養」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育幼院可以為在院的兒童和少年提供最適切的成長及發展的機會。 除了平時的課業輔導,院方同時也注重院內兒少的身心健康發展與興趣才藝的培養。育幼院副院長李立春女士表示,目前院內安排的才藝班課程有直排輪、街舞、繪畫、烘培,讓院內兒少可以自由選擇參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除了才藝班,育幼院還會籌辦大型活動讓院內兒少參與。上一次舉辦的大型活動是於今年(2023年)8月舉辦為期12天的「修緣的圓夢計劃」腳踏車環島活動。這個活動的計畫書與路線規劃全都是由院內兒少一起討論安排並完成的,輔導員只是在旁邊給予意見與審核最終結果,讓院內兒少可以體驗活動的籌備到實行的過程。

修緣育幼院院內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宇(化名)説:「我最喜歡的課程是直排輪和腳踏車環島,原因是因為我喜歡風打在我身上的感覺,讓我感到很愉快。」院內另一位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小琪(化名)表示雖然因為身體的緣故沒辦法一起參與這次的腳踏車環島,但是很開心可以一起參與籌備過程。

3

腳踏車環島圓夢計畫是由院內兒少所有人一同討論、合作並實行的活動。【記者 陳嘉恩/擷取自修緣育幼院臉書】

關懷思家兒童 讓社會友善包容

在育幼院裡,這群孩子不僅僅是失去家庭的「失家兒」,更是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思家兒」。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陪伴、被關愛。這個族群需要我們的關注和援手,因為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溫暖的家。而修緣育幼院成為了他們的「守護天使」,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快樂又穩定的家。

社會應更關注弱勢兒童議題,參與育幼院所舉辦的志工活動,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與陪伴,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每份關心將成為他們堅強前行的力量和成長的支持,共同成為「思家兒的守護天使」。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