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林鐵全線通車在即 回顧修復軌跡

發布日期 : 2023-12-09

【記者 陳鴻溢/嘉義報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林鐵)主線中斷部分即將於今年(2023)年底完工、明年全線通車,從2009年首次中斷、2015年二次中斷並持續修復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本文將帶您了解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營運概況,並回顧過去中斷的原因,以及修復的過程。

阿里山林鐵歷劫歸來 整裝再出發

阿里山林業鐵路(林鐵)主線即將在明年(2024)六月底至七月初間全線通車,自2009年部分路段中斷以來,至今已歷時超過十四年。目前,林鐵的主線僅營運嘉義至十字路車站之間的路段,而十字路至阿里山車站之間則因隧道坍塌而中斷;神木線、祝山線、沼平線等支線中的許多車站,在這幾年陸續經歷了重新整修而暫停營運與重新啟用。在這十四年中,林鐵的權責也輾轉了許多行政部門,現轄單位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及文資處)」。

1阿里山林鐵主線中因十字路至屏遮那中間路段崩塌,使路線處於中斷狀態。【記者 陳鴻溢/製圖】

修復一波三折 結合文化產新貌

1912年日本總督府與民間企業建成了阿里山林鐵主線,開啟了阿里山林場的伐木與製材事業,繼而促進了地區發展。1963年阿里山林場停止了伐木作業,營運重心結合林鐵文化轉向觀光休憩,成為嘉義縣市重要的文化資產。然而,天災接連對林鐵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首先是九二一地震使路線受創,支線眠月線從此停駛,而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更是造成了421處坍塌,迫使所有路線停駛。經過數年的修復工程,部分支線和主線陸續恢復運行。2015年主線全線整修完畢,原本準備重新啟用,但杜鵑颱風來襲再次讓主線受損,十字路至屏遮那站中間的路段發生大崩塌,42號隧道全毀,主線中只有嘉義至奮起湖之間的路段能夠重新開放,其後又經過了數年的修復,終於將在2023年年末修復完成。

2阿里山林鐵這幾十年的中斷與修復情形,依時間順序表示。【記者 陳鴻溢/製圖】

林鐵及文資處鐵路維護科科長沈宜慶表示,在莫拉克颱風造成損壞後,林務局爭取了十億元的特別預算來修復,並分成三階段依序修復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範圍的鐵路、嘉義到奮起湖、奮起湖到阿里山等路段。其中十字路至屏遮那長約609公尺的42號隧道下方的坡地崩塌,因此當時對於隧道結構與路基進行強化。好不容易修復完畢,卻又遭受杜鵑颱風的侵襲,使修復完畢的42號隧道再次發生崩塌,隧道上方十萬立方的土石掉落使隧道路段嚴重毀損。經過學者及專家研究,發現崩塌處上方地質由砂岩、頁岩交疊組成,發生土石崩落的機率不低,因此林鐵及文資處決定改以「順應自然」的方式進行路線修復,以另闢新路線、採取迂迴隧道<註一>方式避開大型崩塌區域,降低日後災害帶來的風險。雖然調整路線的線型後行駛時間會略微加長,不過也因此令隧道內坡度變緩,同時也透過加寬段面提升作業及維護空間,並針對結構脆落處加強支撐,讓行車安全大為提升。

在修復工程開始前,林鐵及文資處分期編列預算來整治崩塌裸露的坡地,進行邊坡保護工程或排水溝工程,並持續監測這個區域以獲得地質、地形、水文等細節資訊,依此做系統化、科學化的工程規劃、設計。在剛開挖時,洞口以機械來挖掘,直到一定深度才使用鑽炸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波動;而挖掘出的雜料也盡量保留在一、兩公里的範圍內,同時利用舊有路線開闢施工便道,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外,也邀請了當地鄒族原住民在隧道洞口的擋土牆進行彩繪,呈現鄒族的人文風貌,將文化元素與修復的隧道融合。種種努力下,此工程獲得了「中華民國隧道協會優良隧道工程獎」,以表揚林鐵及文資處對於當地環境及文化的重視。沈宜慶表示,該工程在未來可以變成一處活生生的教育場域,結合林鐵主題列車來讓民眾更了解林鐵對自然生態保護的信念與作為。

3因崩塌而嚴重毀損的的42號隧道改以新另闢路線的方式進行修復,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記者 陳鴻溢/擷取自林鐵及文資處網站】

全線通車復昔景 嘉義旅遊新氣象

隨著林鐵即將全線通車,林鐵及文資處也開始實行許多措施,如推動北門飯店活化、優化車站場域、採購新列車、設立林鐵服務中心和招募新職員等。期待明年林鐵通車後,能夠以更完善的服務促進觀光,為嘉義縣市旅遊帶來新氣象。

4檜意森活村中的「一心二葉館」將改造成多功能的阿里山林鐵服務中心,以服務更多遊客。【記者 陳鴻溢/攝影】

 

<註一>迂迴隧道:鋪設道路時,使用高架橋或隧道的方式穿越不平坦的地形,以降低當地質發生變動時帶來的路線崩塌風險。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