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歷久彌新 昭和四年至今的滋味

發布日期 : 2023-12-19

【記者 何微中、蔡憶蓁/嘉義市報導】

片長:2分59秒

位在嘉義市的麻糬喜餅店從昭和四年開業至今,走過將近一百個年頭。原為日本人堀井成夫所創立的和菓子店,直到日軍撤臺後才交由臺灣師傅陳成淮經營。在口味上,除了維持過去傳統的口味之外,更是添加了創新的元素,已然成為嘉義當地人心中不可被取代的老味道。

嘉義老店 日本菓子結合臺灣習俗

位於嘉義市已有九十四年歷史的麻糬喜餅店是在地的老字號。臺灣師傅陳成淮在光復後研發出日本大福融合台灣習俗的壽桃麻糬,成為店內招牌。

麻糬喜餅店老闆 李孟穎:「以前的日本的(和菓子店)老闆招聘(陳成淮)來這邊(店內)當和菓子師傅。然後日本人撤退之後,阿公(陳成淮)跟國民政府買(麻糬喜餅店)產權,然後就開始經營。假如從日本人算起的話,我應該算是第四代(接班人),假如從阿公算起的話,阿公,再來他(接班)給他兒子,(也就是我的)姑丈,然後再來就是我,所以我算是第三代。以前和菓子在日本的統稱就是所有的點心,像他們講的麵包、蛋糕,然後小小很精緻的(糕點),統稱全部都叫和菓子。阿公就覺得那個(和菓子)很漂亮,然後我們中國人會有拜拜的習慣,所以他最後就把麻糬,其實也算是和菓子,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福,他就把它塑形,做成桃子形狀,這樣就可以跟臺灣人的拜拜習俗結合。」

文化轉變 傳統糕餅生意式微

傳統糕餅面對現代社會對於傳統習俗的轉變,一些原本不能被取代的文化逐漸被省略,因此需要用到傳統糕餅的機會也逐漸變少。

麻糬喜餅店老闆 李孟穎:「現在有點困難的地方就是傳統一些文化,因為簡略了,所以中式的一些原本沒有辦法替代的東西,人家也沒有在使用。像在以前,訂婚的時候你必須要用到『糕』,是女方要給男方的,要祝男方步步高升。現在訂婚跟結婚它是併在一起的,所以它就省略掉了訂婚要準備的品項。雖然這些(文化)都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它儀式簡(略)了,所以(大家)也不會購買這些東西了。」

即便景氣不再 仍要保留傳統口味

儘管生意不如從前,但還是有許多喜愛傳統糕點的顧客會前來光顧,期許這項技術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麻糬喜餅店老顧客 高先生:「它(麻糬喜餅店)保留了傳統的口味,但是麻糬吃起來不像傳統市場的,它的麻糬吃起來像和菓子,我們不用跑到日本就可以在在地就可以吃得到。」

麻糬喜餅店顧客 陳小姐:「因為小時候有吃過(傳統糕餅),然後希望這個技藝不要不見,希望可以有比較多的年輕人可以傳承這個技藝。」

技術傳承困境 盼後人接手

面對傳承糕餅店的問題,李孟穎認為可以有其他方式讓這項傳統技藝留存下來。

麻糬喜餅店老闆 李孟穎:「我還是希望這些技術不要流失掉,因為我們沒有下一代,所以之後可能不會有人傳承這間店。我不曉得我們是不是之後,可以授課,把這個技術釋放出去,看能不能有人可以把它(技術)學起來。」

在麻糬喜餅店的尾聲,希望能夠有人將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