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療癒師 療癒「森」心靈
【記者 林采萱/綜合報導】
首批認證森林療癒師於2023年10月底出爐,通過四大模組課程培訓的森林療癒師可帶領民眾進行森林療癒活動。森林療癒不僅讓民眾走進自然享受五感沉浸式體驗,也提供醫療上身心靈的協助,並在觀光中供國人不同的旅遊替代方案。
森療師培訓認證 伴民眾療癒身心
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保育署)於2021年委託臺灣森林保健學會建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培訓專業森林療癒師(以下簡稱森療師),首批34位森療師於2023年10月底通過認證,通過認證的森療師可以引導民眾進行森林療癒活動。
森林療癒在世界各地逐漸受到關注與推行,日本對於森林的研究中,盤點森林資源與調查進入森林民眾的身體與心裡狀況,證實森林具有療癒效果;根據南韓《林業文化與遊憩法》,森林療癒是指活用森林裡各種元素,達到免疫強化與健康促進的活動。森林療癒不僅能提供管道讓民眾體會大自然療癒力,也能為健康帶來益處。
參與森林療癒的民眾表示森林療癒能舒緩壓力,令人感到放鬆。【記者 林采萱/擷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
五感融合癒身心 公園也能助練習達成效
南韓其實早於2016年就設立國家森林療癒中心,訂定嚮導員訓練課程,並在公有場域進行示範性推動;且無論是韓國或是日本,森療師皆屬公務員,顯現森林療癒專業人員培訓與森療師職業的新趨勢。臺灣森療師的培訓課程有四大模組<註一>,不只教導戶外安全跟身體健康的知識,也會從環境層面上告訴森療師如何將森林療癒與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相互融合去設計活動。五感的沉浸式體驗是森林療癒的一項重點,森林療癒師羅歲宜說:「在森林裡面,如果打開你的五感的話,會在你的生理的部分能夠降低你的血壓或者是緊張的部分;那心理的部分就能夠緩解你平常所遇到的一些緊張壓力,這些都可以緩解下來。」
而場域的選擇中,林業保育署已於2017年選定八處國家森林遊樂區為森林療癒體驗示範場域<註二>,而森林也會比公園來得更加適合,羅歲宜表示,公園會有談話聲或是交通聲等較為干擾的聲音,會影響森林療癒進行時需要的「寧靜度」,降低五感體驗的效果。雖然公園等較小的場域會影響森林療癒的效果,不過森療師跨領域知識與技能的結合,能讓民眾接觸自然的同時,也獲得相關森林知識,進而從日常生活中「練習」放鬆。台灣森林保健促進學會副秘書長劉智凱說:「民眾也可以透過來了解森林療癒相關的知識之後可以去到自己的家後面的郊山,或者是說家裡前面的都會公園,然後透過這些感官的練習去讓自己達到放鬆。」
農業部林業署於2021年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建立「森林療癒師培訓平台」培訓專業森林療癒師。【記者 林采萱/攝影】
以健康自然出發 森療課程多樣化
與其他療癒或治療的方式相比,森林療癒的特色是以健康和自然相互結合為出發點,羅歲宜說:「森林療癒這一塊我們比較著重在一個概念叫做One Health,我們把人帶進森林裡以後,教導民眾怎麼樣去健康的去過生活,人從自然的環境中得到了健康就會維護自然的環境的健康。」
森林療癒的課程中,不僅傳授森林知識,也有許多活動設計:「持杖健走」是藉由輔具協助,能讓民眾學會用杖走路,訓練肌力;「精油芳療」是透過嗅吸精油提升副交感神經達到療效,羅歲宜說:「副交感神經就是能夠讓你安靜、沉澱、休息的。交感神經就是譬如說,我們現在開車、騎車,我們要煞車的時候看到緊急狀況要煞車,那煞車的時候我們交感神經就會剝落,那個時候你就會緊張,精油芳香療法就是透過這種休息的方式能夠提升你的副交感神經,讓你的緊繃的情緒能夠緩下來。」
圖中頌缽音療為森療師結合聽覺、嗅覺等五感體驗與透過波音與腦波結合,產生共鳴達到療癒效果的課程。【圖片來源 羅歲宜/提供】
森林療癒提供新選擇 惟仍非治療
由於治療需有醫師團隊的評估與診斷,目前森林療癒在臺灣僅由森林療癒師帶領民眾,所以無法稱作「森林治療」,不過羅歲宜說:「像韓國、德國都有綠色處方箋,他們是可以透過醫生開處方箋,然後你去找森林療癒師讓療癒師帶你到森林裡面做這些療癒的,在臺灣我們應該也是會朝這個方向來做努力。」
民眾能透過參與森林療癒改善身體狀態,也能在心理層面中經由接近大自然環境,舒緩情緒。比起安排行程緊湊的遊憩,森林療癒提供了新的方案,讓想休息的民眾能在忙碌工作之餘,前往寧靜的森林環境裡獨處與沉靜,放空並療癒自己。
<註一>臺灣森林療癒師培訓課程的四大模組:分別是森林療癒、森林科學課程、心理健康與解說課程、身體健康與戶外課程。
<註二>八處國家森林遊樂區為森林療癒體驗示範場域:林業保育署已於2017年選定太平山、東眼山、八仙山、奧萬大、阿里山、雙流、知本、富源等八處國家森林遊樂區為森林療癒體驗示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