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課綱刪選文惹議 文與道的界限

發布日期 : 2024-01-02

【記者 陳宇軒/綜合報導】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批評課綱刪除文言文選文,認為現行課綱是無恥課綱。部分教師對於刪除經典選文也抱持質疑態度。但在一綱多本的規定下,課綱並不強制規定選文,僅針對文言文比例進行軟性規定。爭議延燒之餘,也浮現關於道德與文學教育間的模糊界線。

文言文刪除引爭議 文化意義深刻

2023年12月4日,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於立法院中興大樓舉辦「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記者會,批判蔡英文政府的教育政策。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區桂芝在記者會中說明現行高中課綱在執行層面遇到的問題,隨後談到文言文於世界各地的文化意義,以及國文科課綱刪除包括顧炎武的〈廉恥〉、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以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內的文章,以此批評現行課綱是「無恥」的課綱。

1歷屆國文課綱刪除選文表,三個版本的課綱選文經歷過兩次大幅度的刪減。【記者 陳宇軒/製圖】

課綱僅規定比例 選文惹議

108課綱全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於2019年9月正式實施。與先前課綱的最大不同,是將課程發展重點修改為培養「核心素養」而非「學科能力」。其他修正包括降低必修課程學分的占比,以及將學習歷程檔案納入大學入學申請的依據等。

即便高中國文科課綱於98課綱後歷經數次微調,所有版本都規定課程文言文占全體範文的比例,但各個版本的用語與細項規定可能有細微差異。例如,99課綱規定,在高中第三個學年的課程,選文當中必須包含50%的文言文,而該比例只適用於散文,若選錄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則不在50%的規定當中;108課綱規定,排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三年所有教材收錄文言文的比例,應為平均35%至45%之間,對於文類的限制較低,只需要以兼顧不同時代、作者和文類為原則即可。

對於比例上的規定,現為高中國文科教師的江老師說:「重點不是比例,因為嫌的人永遠都有的嫌,或太多、或太少。重點應該是,入選的語體文夠格成為經典範文名篇嗎?」江老師提到,108課綱中刪除的許多推薦選文,包括〈蘭亭集序〉或〈岳陽樓記〉等文,都屬於歷久彌新的經典。經過刪減後新增的文章如果不夠格,就沒有排除過往傳世經典的道理。

2歷屆課綱均規定,文言文文章必須占一定比例,但並未對選錄條件有任何限制。【記者 陳宇軒/攝影】

雖非硬性規定 考試仍影響教學

目前國內的基礎教育採用「一綱多本」的規則,也就是說,主管機關教育部只負責制定統一課綱,各出版社可自行編寫教科書,並且決定選文。歷屆的課綱原文都使用「推薦選文」一詞,提供出版商選錄文言文作品的建議。歷屆課綱推薦選文的數量隨著時間進程有所刪減,從98課綱的40篇,經過101課綱與103課綱微調的30篇,到目前108課綱的15篇。

108課綱原文提到,這些選文都是「提供編選參考」,所以並沒有任何硬性規定要求國文科教科書選錄特定文章。課綱中只有規定,每一冊教科書應選一課文化經典、一課古典詩歌,並且包含本土素材,其餘包括課文的數量、長度等,都是由出版商自行斟酌調整。作家朱宥勳在自身臉書寫道:「至少在98課綱以後,從來沒有一份指定『四十篇/三十篇/十五篇』文言文清單是『一定要選』的。」

然而,大學入學考試中的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國文科歷屆試題中,實際上有一定比例的試題仍然出自於課綱中的推薦選文。江老師認為,政府表面上讓出版業者和編選教授有空間自主,然而實際上十分有限,因為考試永遠領導教學,這是無解的狀況。

3108課綱對於文言文的選文並沒有硬性規定,而是單純提供參考,出版商或教師可應教學需要自由選擇選文。【記者/陳宇軒 截擷取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廉恥恥不恥 道德與文學界線模糊

區桂芝經刪減的批評影片在網路上迅速擴散,引發討論。最有熱度的話題之一圍繞在〈廉恥〉一文對於道德教育的意義。課綱僅規定選文,但這樣的規範在實務上是否能等同於新課綱所預期的素養,或是達成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教育?網友提問,讀了〈廉恥〉就保證學生能學習到道德方面的事嗎?

高中三年級的王同學認為,自己從中學到,或者更印象深刻的內容,跟禮義廉恥完全無關,而是學習像是平提側注<註一>這種寫作手法,所以是混淆了道德跟國文的界線。江老師則從兩者合一的角度質疑:「很多人都這樣以為,教了廉恥這課,還不是很多厚顏無恥的人!那我就要反問,如果學過還那麼多不要臉的,不學會如何呢?」

課綱爭議擴散,各方所重視的重點未盡相同,但課綱引出的教學問題也引起學生與教師的質疑。現行課綱規範選文的問題,指出了關於道德與文學教育間的模糊,仍然有許多待釐清的空間。

 

<註一>平提側注:一種寫作手法,把寫作焦點放在一個大範圍中,隨後再加以強調。在〈廉恥〉一文中,作者在首段提到「禮義廉恥」屬於國家的四維,但隨後整篇文章著重探討「廉恥」,甚至單獨論述「恥」。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