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妙手 獨具魅力的偶服製作
【記者 許峻愷/嘉義大林報導】
稿頭:布袋戲偶服製作技師曾許庭琇擁有48年的偶衣製作經驗,曾在黃俊卿布袋戲戲班學藝,後來自行研究創作,堅守傳統技藝。她在戲班學習偶服製作技巧,離開劇團後堅持自主思考和創新,每套服裝都展現獨特的設計風格,呈現出個人的獨特藝術品味。
亮眼奪目 偶衣的製作
布袋戲偶服製作技師曾許庭琇以她獨具特色的蛋糕裙風格,並以亮片為主要元素,讓戲偶在表演時更加引人注目,吸引觀眾的目光。為凸顯這樣閃亮的效果,她在製作偶衣的過程中持續進行創新和調整,以確保亮片在舞台上呈現顯著的發光效果。
曾許庭琇自己研究偶服製作,包括形體、配色等方面都依靠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每一套服裝都是特別的設計。【記者 許峻愷/攝影】
製作步驟嚴謹 打版與設計
在製作偶衣的過程中,設計是開始的主要步驟,打板<註一>則是最具挑戰的步驟,特別是研發新風格的偶衣。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風格的偶衣需要不斷調整和改變,以滿足觀眾對角色形象的新要求,這也讓打板變得更具挑戰性,需要更多的創意和靈活性。 在縫與車布<註二>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不同角度的問題,特別是在兩塊布料交接的時候,如何使布料沿著縫線平順地縫合,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學習。初學者可能會遇到線條不夠流暢的情況,但隨著練習增加,就會變得更漂亮。另外,需要注意角落的處理和包邊,使戲偶縫邊看起來漂亮。板子一次打好並一起車的現代風格偶衣可能更快,半天就能完成一套;手工則可能花較長時間,整個製作過程需要經驗和技術,但會更美觀且有質感。
研發新風格的偶衣,製作出跨越時代的偶衣設計。【記者 許峻愷/攝影】
獨具特色 精心製作的偶衣
布袋戲劇團團長曾嘉民強調,他們的作品在偶衣設計上與其他劇團明顯不同。儘管單一的白色偶衣可能使觀眾難以區分角色,但該劇團致力於確保每一套偶衣都獨具特色,且都是劇團用心研發的傑作。曾嘉民表示,可能有人不喜歡這樣的風格,但對他來說,每一套獨特的偶衣都是美麗的,代表著劇團辛勤努力的成果。
由於製作的偶衣風格獨樹一幟,手工製作的偶衣更能符合戲劇設計的標準。在戲劇演出中,這樣的衣服更能突顯角色特點,如同電視劇中的服裝一樣,擁有獨特風格。然而,面對偶衣製作逐漸式微的現象,越來越多人轉向自家研發。有些人在台北研發模板以節省成本;另一些則將模板送到中國製作,使價格相對便宜。這樣的轉變也導致傳統技藝面臨流失。
與公部門合作 協力推廣藝術
布袋戲劇團團長曾嘉民表示,在推廣這種藝術活動時,非常需要一些公部門的支持。今年(2023年),嘉縣文化基金會舉辦了「嘉藝36技展覽」<註二>將嘉義的傳統技藝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聚集傳統技藝的盛會。此外,劇團也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這些藝術形式融入當地教育體系,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並了解這個傳統的藝術領域。
在推廣過程中,劇團也積極利用網路平台,舉辦一些互動活動,讓觀眾參與並分享他們的作品。同時,透過官方帳號或社群媒體,定期分享劇場消息、演出花絮等,有助於擴大劇團的觀眾群,也增加藝術活動的知名度。
推廣傳統藝術形式需要整合多方資源,並透過不同的活動來吸引觀眾。公部門的參與和支持對於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如何創造更多元、有趣的體驗,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和了解這個傳統技藝。
互動和參與的方式能夠加深觀眾對劇場的印象,讓他們更有參與感。【圖片來源 布袋戲劇團團長曾嘉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