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嘉義環境教育 綠生活基地

發布日期 : 2024-03-16

【記者 林晉宇、魏偉倫/嘉義東石報導】

片長:2分54秒

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廢校數年的港墘國小洲仔分校,受到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關注。教室空間受整頓之後,成立綠生活永續基地,從今年三月二日開始每週六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提供多元課程活動,幫助孩子吸收課外知識、加強在地認同。

廢校空間大改造 環境教育新基地

為了活化廢校空間,推廣環境教育,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與兒福聯盟從去年(112年)起展開合作,將協會認養的港墘國小洲仔分校教室,改造為兒少環境教育的專屬空間。

結合在地課程 推廣永續觀念

五花八門的課程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也致力於教導在地相關課程,讓環境教育得以向下扎根。

活動參與者 蔡宥云:「有學到拔蘆筍,今天還有拔番薯。」

嘉義縣鄉村發展協會專案人員 洪佳良:「希望透過這個活動(東石營)能夠讓小朋友學習到綠水、綠食、綠生活,綠水就是友善養殖生產出來的食材,綠食就是低碳,透過(低碳)的食材,食在地、吃當季的精神,綠生活就是文化,時代的共融、社區的營造,鄉村(生活)的概念,能夠包容在一起,能夠學習到(綠水、綠食、綠生活)就是我們想要推廣給小朋友學習到更接近鄉村、更了解在地、更喜歡自己的家鄉。」

多元教學 靜態課程與實地走訪

綠生活永續基地的多元課程包含了社區走讀、環境踏查、體驗學習等等。讓學童們寓教於樂、從做中學。

嘉義縣鄉村發展協會專案人員 洪佳良:「東石營和綠生活永續基地裡,在裡面展示蚵的養殖方式、魚塭的養殖方式,展示在教室裡面也是希望小朋友知道我們的家鄉有甚麼,透過教室的呈現或者是帶去實地的探訪,例如我們(嘉義鄉村發展協會)之前有帶著小朋友挖東石的白蘆筍,(讓小朋友)知道蝦長甚麼樣子、蝦要怎麼剝、(蝦)怎樣是新鮮的,這些(知識)小朋友越早學習到的話,對(小朋友)未來生活都是很常識的生活技能,就跟城市的小朋友很不一樣。」

培養自我認同 加深與在地連結

鄉協與兒盟期待讓永續觀念從小扎根,陪伴兒少發展出具有在地連結、獨特而完整的自我認同,與地方一同永續共榮。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