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抓周文化知多少 傳統與創新結合

發布日期 : 2024-04-01

【記者 林毓庭/嘉義市報導】

抓周儀式為我國傳統習俗,慶祝剛出生的嬰兒滿一歲。過去因嬰兒死亡率高而受到重視,隨著時代變遷,嘉義市西市場內的親子館館長翁紫銘,不僅延續此傳統文化,更加入教育理念以及廟宇在地文化,期望從根本開始,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


傳遞祝福的親子抓周活動

「抓周」是我國流傳已久的習俗,在嬰兒滿一歲時所舉辦的儀式。相傳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存在,且流行於江南地區,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當日父母準備各種具有不同意義的物品,像是書本表示文職、算盤表示商人、印章表示官位等等,放置於孩子面前並讓其抓取,以此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或志向。

位於嘉義市西市場內的一間親子館,館長翁紫銘為了陪伴孩子且兼顧工作,自行創業,不僅提供親子互動的空間,也舉辦抓周儀式,將傳統文化延續下去。她表示,現在的抓周意義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以前認為抓周象徵的是孩子的工作職業,但是現在的抓周注重在親子之間的互動,不在意孩子拿到什麽,不管拿到什麽物品都是一種祝福。

1
抓周儀式前孩子穿戴虎頭帽,可以驅邪避災,表示平安吉祥。【記者 林毓庭/擷取自親子館Facebook粉絲專頁】

結合教育與文化 抓周也能學習

翁紫銘從事幼兒教師多年,再加上與先生都喜歡收藏古文物,於是將抓周文化結合教育理念,透過古文物傳遞孝順的家庭倫理。翁紫銘說:「從過去手工縫製的虎頭帽看,它非常地耗工卻很精緻,可以看出在爺爺奶奶那一代,如何把他們的心、他們的愛一針一線地縫製出來,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讓家長們去反思倫理教育,讓他們不忘根、不忘本,能夠知道自己生長的環境是怎麼樣的。」

2

清代時期的虎頭帽,雖然年代已久造成表面斑駁,但仍能看到刺繡紋路非常細緻,傳達出長輩對於孩子的愛意。【記者 林毓庭/攝影】

除此之外,翁紫銘積極與嘉義廟宇合作,舉辦公益古禮抓周活動,在抓周儀式的同時,也受到城隍爺的保佑與文昌帝君的加持,讓孩子們將來在讀書上或是整個成長過程中都能夠平安順利。她提到,在嘉義不管是城隍廟,或者是其他的百年廟宇,其實富含很多嘉義桃城<註一>文化,孩子可以透過這些歷史文化更了解自己生長環境的歷史。

5
公益古禮抓周讓低收入戶的孩子們也能參與,並將一般家庭孩子的報名費以孩子名義捐出。【記者 林毓庭/擷取自親子館Facebook粉絲專頁】

接觸與了解 以精緻化對抗少子化

而現今生育率逐年下降,少子化日趨嚴重,對許多相關產業造成衝擊。面對如此困境,翁紫銘說:「我覺得傳統文化是要被精緻化的,就像是農業產業概念,要展現出跟別人的不一樣,所以我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實際有的物品,而不是說去貼個大圖,可以讓孩子真的接觸到,讓他進來就像進入一個小小的博物館,看到以前的歷史文化,然後去了解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抓周儀式,以及它代表的意義。」

6
翁紫銘利用收藏的古文物打造一個具歷史意義的空間,讓家長和孩子們能夠從歷史文物中學習。【記者 林毓庭/擷取自親子館Facebook粉絲專頁】

多元體驗活動 讓孩子們探索未來

翁紫銘期望打造一個從根本開始、體驗學習的教育平台,除了抓周儀式外,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過去就曾舉辦過廚師課程,讓孩子們從揉麵糰開始,一步一步做成完整的披薩,不僅從體驗中學習,也訓練孩子們的手眼協調,培養孩子創造力、思辨能力及解決事情的能力,她也希望未來能朝這個方向持續走下去。

「抓周」傳統文化的延續,不僅讓剛滿一歲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祝福與陪伴,也讓家長和孩子透過古文物了解過去的故事和生活,更結合了嘉義的廟宇展現在地特有文化,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

<註一>桃城:嘉義舊稱。因為清治時期嘉義還是一個山城,在當時的地圖上,古城的樣子看起來像一顆桃子,因此取名「桃城」。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