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一起創生 「大林好」的地方擾動

發布日期 : 2024-04-08

【記者 賴冠伶/嘉義大林報導】

在大林的青年團隊:「大林好」,透過自媒體的經營,讓大眾看見大林的好。「地方創生」自城鄉差距開始時,就成為政府推廣的議題,然而地方創生並非易事,不僅需要政府的計畫資助、居民的協助與支持,更重要的會是這群青年的奉獻與對地方的熱愛之心。

青年地方創生 服務與宣傳在地

位於嘉義大林的「大林好」是由一群青年組成的地方創生團隊,自2017年開始以大林地區的地方報導,服務與致力的內容包含自媒體平台發布及經營,從地方網絡串連合作,到提供大林場域的實地體驗,再到舉辦多元面向的講座或市集,以及擔任地方青年培力工作站等。大林好以捲動地方、共好共榮為服務主旨,讓外地人不僅認識到大林的好,也讓這塊地有了更豐富的面貌和不同的想像。過去的大林好以直販所<註一>作為農產販售及服務提供的場域,而直至今年開始,大林好以新創的咖啡廳為基地,收拾過去並重新出發,展開另類的地方創生之旅。

挑戰與機遇 創生之路難行

現今的大林好,為共同創辦人周仕昌、王雅玲、簡嘉慧,以及設計師劉千慧所組成,在大林地區持續進行市集、地方活動與異業合作計畫的執行。然而地方創生並非易事,大林好在社區鄰里間舉辦的活動,為地方帶來了經濟效益外,也增加了大林的知名度與吸引力。不過在經濟上團隊並不能自給自足,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政策雖然推動了地方創生的進行,但周仕昌指出,創生團隊也可能出現為了拿到政府專案而不得不的情況,他說:「大林好團隊沒有在拿公部門的計畫,因為其實拿計畫會綁手綁腳,而地方創生團隊在計劃內的服務項目,一定很難平衡他們的支出,我覺得這是很困難的。」


大林好成員劉千慧與周仕昌,致力於執行大林地區的地方創生。【記者 賴冠伶/攝影】

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是創生困難的原因之一,包括經濟情勢、政策環境等因素都影響著團隊的後續發展。除此之外,團隊可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實現盈利,並且在一開始會依賴補助和外部資金的支持,周仕昌認為,創業者需要有正確的心態以及對於成果回收的合理預期。雖然在創業初期可能需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而且回報不一定會立即顯現,但在遇到危機時進行心態的轉念,也許會是團隊的一大轉機。

嘗試新形態創生 有效貼近在地

儘管在擾動地方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但大林好也意識到可以探索其他形式的「創生」。例如咖啡店的場域擴張,使地方創生不被侷限在單純的販售農產或刊物報導,在社群平台上的活躍,讓大林有了更多被大眾看見的機會。大林好持續著地方創生的步伐,開始嘗試與不同單位間展開異業合作,並且積極經營社群,讓更多人看見大林的好。周仕昌說:「我們不想為了達到KPI這件事,而去影響到原本可以做得很開心的事情。」此外,大林好也分享了之前開臉書直播聊薄荷雞<註二>,或者是在地方社團發文等,這些無心的舉動卻引發了極大的迴響,周仕昌說:「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實驗及測試,就是跟著流量可以讓我們更貼近民眾的聲音,這樣造成的地方擾動才能更巨大、有效。」

透過咖啡店的營業,不僅使團隊能有額外收入,也讓人流更容易進入大林好的空間裡一同認識大林。【記者 賴冠伶/攝影】

世代串聯 共創美好社區

在大林深耕長達15年的大林鎮志工江明赫,是大林好的好夥伴,時常提點著大林好團隊,給予方向與建議。看到這群為大林努力的青年們,江明赫說:「很開心能看到那麼多年輕人喜歡大林,我已經快50歲了,有時候我們做的東西沒辦法吸引到人,但年輕人的想法更新鮮,那我們就來協助你們去做,去吸引更多人來認識大林。」


大林雖然不是依山傍水的觀光大城,但其懷舊的氛圍展現出了濃厚的人文氣息。【記者 賴冠伶/攝影】

無論是大林好的成員們或是江明赫先生,對於大林的深厚情感使他們儘管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仍然堅持著信念,希望能為地方帶來更多的活力和機會。而他們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發展當地的經濟,更是為了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區環境,讓地方創生的漣漪持續擴散,讓大家看見大林的好。

<註一>直販所:為一種農產品銷售模式,是由農民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農產品的場所,直販所旨在消除中間商,直接連接農民和消費者,提供新鮮且更經濟的產品。

<註二>薄荷雞:嘉義地區的傳統美食,主要使用的調味料是薄荷,還有添加麻油、薑,具有清爽的口感和獨特的香味。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