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意象書法 書寫台灣百態

發布日期 : 2024-04-08

【記者 賴竹君/台南白河報導】

書法家陳世憲自創意象書法,打破傳統對書法藝術的想像,透過情境的勾勒,讓觀者皆能身歷其境。結合了地方特色、歷史文化以及生命觀察,意象書法的特色是與社會對話。陳世憲近年更積極到各地展出,推廣這項技藝,重新打造由台灣書寫的局面。

獨特的書法創作 強調與社會對話

書法家陳世憲出生於台南市白河區,從自身的社會背景、故鄉及生活情境的觀察中,開創出獨具一格的「意象書法」。有別於傳統書法的形式,陳世憲的意象書法以色彩、空間、速度、點線面的調配,展現生動的故事畫面;同時關注人與土地的連結,反映台灣的時空背景。

陳世憲說:「以前的書法都是寫福(福氣)、祿(加官晉爵)、壽(長壽)、喜(喜慶),但我比較喜歡談庶民的喜怒、哀樂、離愁,這種情境的描寫,比較可以表達我們的想法,跟社會對話。」對書寫家而言,意象書法的「意象」二字,涵蓋了創作背後的內涵與情感,以及作者對於現代社會的表達。


陳世憲的意象書法運用色彩及顏料的堆疊,勾勒出獨特的情境。【圖片來源 陳世憲/提供】

從自身及在地出發 挖掘社會故事

陳世憲的書法既像電影,又像漫畫,讓觀者在閱讀作品時,能進入到創作者的異想空間,這也形成他在意象書法創作上的其中一個類型,稱為「劇情書法」。陳世憲需同時擔任導演、編劇及書寫家的角色,不僅寫書法,還要鑽研分鏡和劇情,使書法字成為有生命情感的人物。

另外兩個類型分別為「地誌書法」與「人權書法」。「地誌書法」融入了陳世憲走訪各地所蒐集的故事,亦是他挖掘家鄉味與身分認同的管道,運用書法的媒介,還原了原生地台南以及台灣各地的山河風景與特色文化。

對於身分及土地的好奇,也促使陳世憲關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因而發展出「人權書法」。陳世憲說道:「有這麼多歷史上的事情需要我們去討論,有些人至今還沒有得到轉型正義。那這些事情就留給歷史嗎?還是說我們能做一點事情。」陳世憲透過色彩的交錯運用,讓後人凝視歷史的傷痕,深刻表達藝術工作者的力量。

 
劇情書法——《愛情書》。陳世憲出版的第一本劇情書法作品,全書僅用「愛」一字勾勒出男女主角的心境。【記者 賴竹君/擷取自陳世憲Facebook粉絲專頁】


地誌書法——《六堆》,陳世憲透過對台灣各地文化及產業的觀察,書寫出當地的地名。【記者 賴竹君/攝影】


人權書法——《驚》。陳世憲運用紅、黑兩色及崎嶇的結構,表達專制政權下的恐懼與人性醜陋。【記者 賴竹君/攝影

書法即生活 思考和觀察是重點

事實上,陳世憲在30歲以前寫的是傳統書法,專注於5種字帖(篆、隸、楷、行、草)的臨摹與揉合。但他認為,藝術應具有獨特性,而現代書法更能突破過去書法由政治宰制的框架,書寫社會,由下而上地表達,便決定開始創作新的形式,發展意象書法。

陳世憲的學生周玲慧表示,陳世憲在教授書法時,重視學生的思考與觀察,讓書法線條與生活感受能相互融合,也能培養現代學生批判與表達能力。然而,由於多數學習傳統書法的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完成字帖臨摹,少有創作與思考的時間,因此,意象書法的推廣及傳承也成為陳世憲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陳世憲透過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帶領更多人認識意象書法的美學。【圖片來源 陳世憲/提供】

推廣意象書法 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近年,陳世憲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展演,希望透過作品中所描繪的台灣地景與文化,帶領不同國家的人看見台灣的故事。書法對於陳世憲而言,不僅是生活感知的碰撞,更是他詮釋世界的權力。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