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發布日期 : 2024-04-08

【記者 楊承叡/綜合報導】

鵪鶉產業在台發展超過六十年,但直至民國111年納入法規後,方能開始享有來自政府完整的輔導與補助。鵪鶉產品最常見為鵪鶉蛋,另有鵪鶉肉與作為肥料的鵪鶉糞,年產值約7億台幣。未來期望能針對產銷體系與設備自動化改善,引領產業走向「鵪」居樂業的未來。

列入指定家禽 鵪鶉產業獲保障

鵪鶉養殖產業在台灣發展歷史悠久,根據中華民國鵪鶉協會提供的資訊,自1950年代起台灣便開始出現鵪鶉養殖的紀錄,至今已超過六十年,然而鵪鶉直至民國111年1月1日才正式被農業部列入指定家禽物種之一。在法律灰色地帶遊走多年後,鵪鶉養殖業終於開始享有與雞、鴨、鵝等常見家禽產業相同的政策待遇,如今已經過2年,現狀如何值得關注。

列入指定家禽與否在法律上的差別巨大,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是否能申請牧場登記證,擁有登記證代表牧場納入農業部管理,方可開始申請各項輔導補助,包括天然災害救助補償、禽流感撲殺補償、綠能設施輔導補助與拓展國際行銷輔導等,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秘書長商毓銘表示,目前的輔導方向主要針對禽流感防治,透過舉辦訓練與講習,建立農民現代化的養殖觀念,引導產業脫離傳統飼養方式。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統計,民國112年政府在鵪鶉產業上投入的補助款項超過400萬元。隨著政策的改變,資金與技術的逐步導入,鵪鶉產業的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列入指定家禽後能享有多項政府輔導補助,其中特約獸醫師對禽流感防治十分有幫助。【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秘書長 商毓銘/提供】

產值約七億 糞便也能作肥料

鵪鶉產業距離大眾其實不遠,甚至可說是隨處可見。以最大宗的鵪鶉蛋來說,夜市裡的烤鳥蛋,火鍋與滷味中的配料,甚至是學校的團膳中都能看見它們迷你白胖的身影。據農業部禽畜統計調查報告指出,民國112年底台灣合法登記的鵪鶉養殖場總共有58家,總在養量為216萬隻,每年能產下超過6億顆蛋,其中彰化縣與嘉義縣是鵪鶉養殖的重鎮,分別有19與13家養殖場坐落。

商毓銘秘書長表示,飼養鵪鶉帶來的價值不只產蛋而已,另外還有鵪鶉肉與鵪鶉鳥糞兩種,總年產值約台幣7億元。肉用鵪鶉目前在台飼養量較少,主要供應往高級法式餐廳與傳統山產餐廳;而鵪鶉鳥糞在曬乾後更是品質極佳的肥料,由於鵪鶉的體型小巧,飼料中的營養無法被較短的消化系統完整吸收,剩餘的營養物質便從糞便排出,在陽光曝曬後成為價格不斐的有機肥料,為鵪鶉養殖戶帶來一筆可觀的外快,據秘書長透漏,一包四十公斤的鵪鶉鳥糞能賣至三百元左右,可說是實實在在的「黃金」。


成年鵪鶉體型相較於雞小很多,生鮮鵪鶉肉一公斤能賣台幣200元左右。【記者 楊承叡/製圖】


鵪鶉產蛋量約為一天一顆,供給十分穩定。【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秘書長 商毓銘/提供】

銷路遭壟斷 希望簽合理產銷合約

然而鵪鶉產業是否真的隨著政策的改變而走向康莊大道?商毓銘秘書長認為路途上還有幾道難關需要跨越,而其中鵪鶉蛋的產銷體系更是亟待改革。目前鵪鶉蛋的上游買賣多建立在「包銷制度」上,這代表鵪鶉蛋農的銷路被單一蛋商所壟斷,若市場出現波動,蛋商能隨意壓低收購價格,在鵪鶉蛋難以保存的條件下,鵪鶉農民只得虧本賣出,無法創造穩定的營利模式。商毓銘秘書長希望未來產業能導入契約精神<註一>,供需雙方訂下穩定的買賣價格並簽訂產銷合約,讓市場能穩健運行。另外目前產業的自動化比例也有待提升,建立現代化設施不僅能減少人力需求,更能改善養殖場環境,進而降低禽流感的爆發機率,對於整個產業帶來的幫助十分巨大。

隨著各項補助與輔導投入產業,上述難關都有望在未來逐步獲得改善。六十年前鵪鶉產業在台灣「鵪」身立命,期望六十年後的現在,政策能引領產業走向「鵪」居樂業的未來。

<註一>:指在經濟社會中一種平等、守信的精神,要求每個人受自己諾言的約束。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