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人瘋ETF 風險在哪裡?

發布日期 : 2024-04-15

【記者 柯蓉蓉/綜合報導】

今年(2024)投資人受到高股息及每月配息ETF的吸引,開起一波ETF募集搶購潮,央行總裁楊金龍憂心引起羊群效應,學者也指出過多的ETF投資對於產業發展不利,並可能產生金融風險,金管會也表示未來將對ETF掛牌上市進行更嚴格地把關。

熱門ETF掀風潮 股市小白也搶買

兩檔熱門ETF在今年(2024)三月與四月掛牌上市,分別為統一臺灣高息動能(00939)與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前者在以531億成立,後者更以1752億元的募資創下國內ETF成立規模歷史紀錄,但在申購掛牌後,雙雙跌破發行價,甚至有投資人在臉書成立自救會社團,短短幾天內成員已突破萬人。投資民眾鐘小姐表示,一開始有參與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的募集,但掛牌後跌破收盤價就趕緊賣出了。目前仍有投資這兩檔(00939、00940)ETF的民眾黃小姐則表示,沒有買過ETF,所以投資看看,她認為這次ETF熱潮主要受到物價飛漲影響與媒體不斷報導引起關注,加上投資標的價格不高,一般小資族都買得起。

這次產生搶購潮的金融商品ETF(Exchange Traded Fund)全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以追求特定指數的報酬為目標,會由好幾種股票、債券或期貨合成一個投資組合,ETF跟隨績效指標,屬於被動式基金,與由基金經理人挑選、分析並購買的主動式基金相反。股票型ETF藉由不同績效指標決定成分股比例,如:公司市值或者多種因素結合而成,以元大臺灣50(0050)為例,其指標為臺灣市值前五十大的公司,目前成分股中台積電佔約50%,第二名的聯發科只佔約5%,剩餘比例則由其他公司組合而成,此檔ETF的成分股會因為公司市值的改變而變動。


Smart Beta指數為ETF熱門績效指標,關注特定趨勢並利用多因子選股,常見因子有規模、股利率。【記者 柯蓉蓉/擷取自元大臺灣價值高息簡式公開說明書】

懶人投資 小心羊群效應經濟泡沫

被動式基金跟隨績效指數,ETF成為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標的,讓投資人不必天天看盤,因此成為懶人投資的選擇。歸納這次造成ETF搶購潮的投資人心態,專業領域為財務管理的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鎮明常指出,臺灣的ETF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投資者所謂的「懶惰」心態驅使,懶於對股票進行分析,認為不管短期市場波動如何,長期內指數可以持續上升。這次風潮也有許多人受到高股息與每個月配發利息的誘惑,選擇進場投資,不過三月時央行總裁楊金龍就曾示警,呼籲投資人要小心羊群效應<註一>,注意投資風險,不要一窩蜂進入市場。

月配息最吸引人的地方為穩定現金流,不過投信公司為了維持配息,可能從投資人付出本金裡配出股息。【記者 柯蓉蓉/製圖】

針對此次投資人瘋買ETF的狀況,鎮明常說明,從投資人的購買數量來看,照理說需求量越多,價格會上升,但目前剛好相反,表示有一股極大的賣出壓力,顯示市場並不看好ETF成分股表現;又因為此次主打月配息,如若公司績效不佳,無法發出相對應的股息,就會以投資人付出的本金作為股息發回,在發放利息後,股價也會隨之下降,如果以上情況長此以往,股價便可能越跌越深,產生極大金融風險,經濟上最嚴重的狀況為投資人過度樂觀造成經濟泡沫(Economic Bubble)<註二>,但詳細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從市場與產業角度來看,鎮明常則認為,如果ETF佔整體投資的一半以上,基金市場就不健康,不過仍要以各國狀況考量,此話是指臺灣儘管出現不同形式的ETF,包括高科技產業相關,但對於產業與市場機制的幫助不如主動型基金,像是無法給予新創企業融資,降低產業發展可能。

金管會嚴格把關 投資勿盲目從眾

按照現行規定,金管會僅針對海外ETF募集設下新台幣200億元上限限制,臺股ETF募集則無,臺灣ETF的募集規模因此屢創新高,這次的投資熱潮也讓投信業者紛紛推出月配息ETF,市場質疑將會產生「成分股過度集中」問題,金管會則表示將會針對新送件的高股息ETF進行審核把關。

臺灣ETF市場規模於今年(2024)1月底相較去年(2023)同期增長62.48%,成長快速。【記者 柯蓉蓉/製圖】

近年來越來越多臺灣人進入ETF市場,看似是輕鬆的小額投資,但在購買的同時仍應閱讀ETF公開說明書,了解其績效指標與成分股配置,而非盲目跟從,忽略背後風險。

<註一>羊群效應:又稱群聚效應或從眾效應,在此指的是人的盲從行為,人們一窩蜂做出相同反應,此情況在金融市場尤為常見。

<註二>經濟泡沫(Economic Bubble):因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或者投資人對未來預測過度樂觀的導致當前市場的資產價值超過其實際價值,最終造成泡沫破裂,價格崩盤。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