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畫中有話 陳慶夥70個展 

發布日期 : 2024-04-15

【記者 鄭茗云/嘉義市報導】

畫家陳慶夥不僅本身投入創作,同時也長期推廣嘉義的藝術教育,他的作品以廢棄物材料呈現半立體或是立體作品,讓作品更具震撼性,這次在嘉義市文化局舉辦了陳慶夥70個展,透過畫作不僅能感受到作品風格和形式的轉變,更能從中發現他長期對環保議題的關切。

小材大用 廢棄邊角料組出藝術品

嘉義市被譽為畫家之都,陳慶夥出生於畫家輩出的美街,長期以身邊的議題發想進行創作,對嘉義來說是重要的人才。2024年3月31日至2024年4月17日在嘉義市文化局畫家陳慶夥舉辦了70個展,展覽作品主要是陳慶夥人生各個階段的作品,從平面的抽象畫到加入立體元素,再到完全立體的作品,畫家生涯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作品主題大多是身邊的社會議題或是環保議題。

陳慶夥表示,這次的展覽命名為小材大用其實就是因為作品的材料幾乎都是用廢棄物重組,木材也都是選擇用不了的邊角料,小材大用指的是即便是不起眼的東西也可以有很大的用途。

畫展空間位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三樓藝廊,除了平面畫作以外,也有半立體和立體作品。【記者 鄭茗云/攝影】

畫作風格多元 感嘆生命諷刺社會

陳慶夥出生於嘉義美街,除了求學階段以外,其他時間都在嘉義發展。在1995年加入了新觸角協會,協會內有許多從國外或是北部返鄉的藝術家加入,因此增加許多畫作交流的機會,陳慶夥的作品風格也加入了立體派分割手法,呈現更多元的畫作。

正當畫家生涯日漸步入正軌時,陳慶夥卻迎來人生的轉捩點,當時他生了場大病,台灣也在那時發生了921大地震,陳慶夥說:「當時覺得好像什麼都改變了,因為體悟到生命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命就結束了,大地震之後土石流、洪水接連出現,就覺得一個家庭真的隨時可能被沖走,所以那個感觸很深」。

自此之後老師的作畫風格有了改變,作品主題多是以身邊的社會議題或是環保議題發想,像是《大洪水的傷口》這幅畫,指的就是土石流發生後,大地整個都改變了,就像是被抓傷了一樣,另外像是《台灣極樂夢》這幅作品指的就是在2002年的全民運動,當時社會上瀰漫著瘋狂的氣氛,人人都希望可以靠簽賭發財,這幅畫就是在諷刺那種社會氛圍。


畫作《台灣極樂夢》,呈現當時社會上風靡的簽賭文化,以複合式的材料拼湊出半立體的作品。【記者 鄭茗云/攝影】


畫作《大洪水的傷口》,以豐富的色彩描繪黑暗的景象,呼籲民眾應該要正視環保議題,否則當天災襲來將無法預防。【記者 鄭茗云/攝影】

熱愛繪畫 投身社區藝術教育

目前陳慶夥投身於嘉義的藝術教育,除了有在相關科系任教以外,他也會到社區大學為樂齡或是退休的人教學,因為作畫這件事本身對他來說就是很有熱忱的事,即便現在退休了也從來沒想過要休息,希望能夠透過畫畫讓更多人關心環保議題。

觀展民眾蔡小姐也表示,這次的展覽是透過友人介紹前來參觀的,在看到陳慶夥老師的畫作後心中也有不少感觸,最特別的是這些作品飽含著老師想傳達的理念,透過這些立體的材料,展現出作者作畫時最真實情感,也不禁讓人反思這些畫作所探討的議題。


為了讓觀展民眾更了解作畫生涯的心境轉變,陳慶夥在策展上也花了許多心力安排。【記者 鄭茗云/攝影】

選材過程最繁複 漂流木或邊角料

陳慶夥表示自己在創作時,選擇要以什麼樣的材料呈現往往是最繁複的過程,因為許多作品的材料是使用木工不需要的邊角料或是漂流木,有時會去廢棄物回收場採購,一整天選的材料有時候使用的只有其中的一成,再加上需要為這些材料加工,如果不是有熱忱的人是非常難去體驗到其中的辛苦和樂趣。

這次的展覽不僅回顧了陳慶夥老師生涯各個階段的作品,也讓更多人認識這位熱愛自己故鄉的畫家,未來陳慶夥也將透過畫作關切環保議題,懷抱著夢想和抱負繼續創作。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