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學或研究 教授升等的考驗

發布日期 : 2024-05-20

【記者 王隆廷、郭駿毅/綜合報導】

片長:2分53秒

大學教授在台灣高等教育的進步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他們的勞動權利卻不一定擁有足夠保障。除了新進教授在過去會面臨限期升等的壓力,過度追求學術著作的升等條件,也可能讓他們忽略了教學品質,改善高等教育環境的路上,風雨飄搖。

限年升等法條 限制新聘助教

大學教授的升等機制依照等級而不同,而新進助理教授的限期升等機制一直以來都受到討論。過往也有許多助理教授因為未能在限期內升等,遭到解聘的事件發生。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 周平:「新聘的(助理)教授跟學校之間會有一個聘約,沒有升等的話就會違反聘約,學校可能就會提出解聘、或者是不續聘。這樣子的限年升等的法條,其實對於這些新聘的教師,特別是助理教授產生了很大的干預。」

校方與教授之間 條約彈性與優缺

根據《大學法》第19條規定,校方除了依《教師法》規定外,可以在聘約中自行增列教師停聘或不續聘的規定。國立中正大學校方也與工會針對新進教師限期升等機制展開協商,並在2018年取得共識。

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中正分部召集人 廖儒修:「(校方)他們認為說這樣對學校的排名是有幫助的,因為限年升等的話確實(論文)產量會增加。最後應該感謝人事室主任還有他們的同仁,提出了一個我們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想法,就是說你八年萬一沒有升等的時候,學校就要開一個委員會,(檢視)沒有升等的老師是不是有違反《教師法》第14條,這些列出的項目,如果違反的話他才可以被解聘。」

教授升等 研究與教學的平衡

雖然校內限期升等的爭議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教授升等機制仍有許多討論空間,如《國立中正大學教師聘任及升等辦法》第17條規定,以60%研究、25%教學、15%輔導及服務的比重,當作教授升等的依據。

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中正分部召集人 廖儒修:「基本上決定(升等)的關鍵就是研究,有些老師確實會因為要花比較多時間做研究,比較忽略教學。」

追求速成之下 扭曲的論文亂象

不論是新進教授的限期升等機制,或是「重研究、輕教學」的學術風氣,都是當前台灣高等教育一味追求速成的表現,也成為社會衡量學術表現時的盲點。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 周平:「(期刊論文)它基本上是一個資料庫,便於學術界之間可以互相參照、對話,但是台灣、包括東亞那幾個國家卻扭曲了它原始的精神,把它拿來當作你發表的篇數越多你的學術成就越高,所以這個是一個亂象,這個亂象傷害了學術界。」

教授勞動環境 需各方討論與共識

大學教授身兼教學與研究兩個任務,因此如何取得平衡更需要校方與工會的持續討論,打造更完善、理想的教學環境。


 

瀏覽數:
:::